ID: 23926242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评价卷(第1—12课)(含答案)

日期:2025-09-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1654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2课,编版,评价,综合,期中,上册
  • cover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第1—12课)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数据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下图是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陶器的刻画符号,呈现的是猪被限制于绳索与木架中的造型。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可能( ) A.明确了社会分工 B.懂得了驯化动物 C.掌握了栽培技术 D.学会了建造房屋 3.距今约5 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阶级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4.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炎黄部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类 B.华夏民族种类繁多 C.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禅让制度确立发展 5.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这件器物造型独特,由众多细小的绿松石片精心拼合而成,工艺极为精湛。它的出土体现了( )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A.二里头时期已出现成熟文字 B.当时高超的手工业制作水平 C.二里头文明来源于外来文化 D.二里头时期已进入青铜时代 6.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哪项义务( ) A.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赋 B.诸侯需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7.琉璃河遗址被誉为“北京城之源”,被学界公认为是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是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迹。该遗址可用于研究西周( ) A.王位的禅让 B.文字的产生 C.国家的治理 D.王室的衰微 8.学习历史需要掌握历史纪年法。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7世纪后期 B.公元前8世纪前期 C.公元7世纪后期 D.公元8世纪前期 9.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共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表明当时(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出现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10.历史课上,同学们正在编写历史剧本《商鞅变法》,符合历史人物身份的台词是( ) A.嬴政说:“我重用商鞅变法,目的是让秦国富国强兵。” B.商鞅说:“为了推行法令,我必须公正无私,严格执法。” C.贵族说:“为维护世袭特权,我们必须支持商鞅变法。” D.士兵说:“我应该努力耕织,这样就可以免除徭役。” 11.下表中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春秋时期 吴国开凿邗沟,沟通长江、淮河,以便兵粮运送 战国时期 秦国修建都江堰,保障兵员和物资的运输 秦朝 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解决秦军的物资供应问题 A.防洪防涝 B.争霸取胜 C.军事运输 D.农业灌溉 1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政”治国 D.以法治国 13.《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多以四言为主,语言质朴;楚辞则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等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灵活多变,情感表达更为浓烈奔放。据此可知,两者本质区别为( ) A.《诗经》写实,楚辞浪漫 B.《诗经》篇幅短,楚辞篇幅长 C.《诗经》用四言,楚辞多变 D.《诗经》质朴,楚辞华丽 14.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如果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时应使用的货币是( ) 15.“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