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7481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59485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我国思想文化在经过此前千百年的沉积酝酿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迎来了大爆发。在这个社会大变革、思想大繁荣的轴心时代,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诸子争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百家争鸣。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能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能口头翻译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提炼每章核心概念、论证方法和概括每章主要内容。 3.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梳理概念之间的关联,理清孔子思想体系,思考其现实价值。 有一个人,有一本书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 这个人,就是孔子。 这本书,就是《论语》。 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 这种气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之气。 ———鲍鹏山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的散文体式。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 创作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文学常识 六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艺:又指礼、乐、射、御、书、数 【任务一】掌握各章文言知识,翻译课文。 (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第2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要勤勉,说话要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呢?” 孔子说:“在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也可以。” 敏: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桓晋文之事》) 敬谢不敏 就: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一蹴而就 靠近,接近 蹴:踏; 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担任 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到、赴 (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 (第4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第6章)子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