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789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1、2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导学案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864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走向,成立,政府,明治,运动
  • cover
江门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文科)编制人:莫丁飞  审核人:陈素秋 高二___班第__小组 姓名______  评价(组内)___(教师)___ 第八单元 第一、二节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课标要求】 了解19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重点、难点】 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知识梳理】 一、经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根本原因)。 1.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日本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形成并发展。 2.表现: ①城市:形成大阪、江户、京都三个中心。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3.影响: 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将军、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允许不满幕府统治。 二、政治:人民的抗争:阶级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①原因—受残酷的剥削,全国性的灾荒频繁。 ②表现—农民起义,城市暴动。 2.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1)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 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 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效仿。 ③ 性质: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武士联结农民和城市贫民的暴动。 (2)大名开始挑战幕府权威: ①背景:长州、萨摩等大名,顺应商品经济发展潮流,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力增强。 ②目的:争取在幕府政权中更多的话语权。 (3)天皇力图恢复统治权:天皇也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复自己统治地位。 三、民族危机:佩里叩关(“黑船来航”)。 1.概况: 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 率领舰队抵达江户的浦贺港,要求日本接受美国开户通商要求。 2.结果: 年3月幕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了《 》,接受了美国的开港要求,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影响:使日本彻底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政治上: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成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幕府大名财政更加困难。客观上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激化了社会矛盾,动摇了幕府的统治。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 四、倒幕运动 (一)“尊王攘夷”的提出 1、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含义: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其主要参与者是中下级武士。此时“攘夷派”对幕府抱有幻想,并未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 (二)德川幕府的反动统治: 1、对内镇压人民起义,打击改革力量;对外卖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三)倒幕运动的兴起 1、原因:人们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推翻 。 2、倒幕力量: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阶级。 3、根据地:长洲藩、 等 4、倒幕经过:(了解即可) 结果:①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德川庆喜投降(两场战役也称戊辰战争) 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 ,改名东京。 5、胜利原因: 主观:倒幕派利用天皇的名义,倒幕派的联合,有自己的武装也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客观:幕府腐朽,人民起义、城市暴动不断,列强无暇顾及。 6、历史意义:使日本从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关键步骤。保卫了民族独立,为明治维新的实施创造了和平的国内环境。 【思维拓展】 明治维新: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历史上称为“明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