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师大三附中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 1.按要求填空。 (1)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陈情表》中李密运用比喻手法写其祖母生命垂危,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 ” (3)《陈情表》中化用《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大夫魏武子、魏颗父子典故,表达感恩的两句是“ , ”。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B.国庆假日,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华灯初上,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如果艺术创作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历史感,脱离了艺术家的独立思考,无异于缘木求鱼,这种艺术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 D.在东京奥运男子百米短跑半决赛中,苏炳添以急如星火的速度冲线,创造了该项目新的亚洲纪录,昂首挺进决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红楼梦》就是以元春探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_____,_____, _____,_____。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甚至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 ①条理清晰,首尾连贯 ②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③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 ④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 A.④③②①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③②④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李约瑟难题———让书目说话 ①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对此问题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虽然众多研究者的回答都与史实保持了因果一致,但在“为什么"的回答上依然是盲人摸象。 ②我们将从制度变迁和科技发展两个维度来回答李约瑟难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增添新材料。 ③制度变迁理论认为,掌权者会鼓励社会资本集中于获利能力较强的知识,如果制度发生改变,只可能是因为新制度更有利于掌权者。如果科技创新会带有失去现有权力的风险,掌权者便会利用制度设计来阻碍科技的创新。这样看来,对中国古代的掌权者———帝王的制度偏好分析便是我们解答李约瑟难题的关键一步。 ④早在西周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政治文化的主流;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了正式统一。此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不变的是“单一权威”的政治制度,这与巩固皇权的期望以及面积辽阔而人口众多的帝国现实相适应。中国的地理结构和政治文化,都显出单一权威的取向。经过早期的试错、摸索,单一权威在政治文化上最终落实为尊崇儒家。这是因为儒家以礼治为核心的文化,有助于落实掌权者的政治制度。 ⑤但是,仅靠制度变迁理论推断出的结论来解答李约瑟难题说服力还不够,我们还要“让书目说话”,要拿出证据来! ⑥西汉以来便有编修前代史书的传统,史书所载艺文志或经籍志记录了当时的存世文献,这是我们了解历代知识存量的可靠途径。载有书目的正史有六部,即《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每部书目都是一个横截面,通过对书目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经史子集中科技类文献的占比变化。 ⑦依据前述六部正史书目和清代《四库总目》,以卷(卷是我国古籍的重要计量单位,每卷的容量因书而异)为单位表述各朝代的文献总量,统计可得知识存量的总体变化(见图1)。图1显示,历代知识存量_____。 ⑧根据书目中的分类,可以统计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