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1217

4.3《“探界者”钟扬》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2762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探界者”钟扬,课件,43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探界者”钟扬 援藏16年,在西藏行走50万公里,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 叶雨婷 第一章 通过品读人物通讯中的典型语言和细节描写,积累并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 梳理钟扬事迹的逻辑脉络,分析典型事件与人物品质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感受钟扬作为“探界者”的精神之美与人格魅力,体会通讯中叙事与抒情交融的艺术效果 第四章 理解钟扬身上体现的科学家精神与劳动美德,传承热爱劳动、服务人民、勇攀高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曾想过,一粒小小的种子能承载怎样的使命?它或许能拯救一个国家,甚至造福万千苍生。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探界者”钟扬,正是用生命去追寻种子背后巨大价值的人。他在青藏高原上不畏艰险采集种子,也在教育和科普的道路上播撒科学的火种。他像蒲公英一样,把希望带到远方,也像高山雪莲,坚韧地绽放在生命的极限之地。让我们一起走进钟扬的世界,感受他如何用一生诠释“生命的高度”。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叶雨婷 中国青年报知名记者、特稿主笔,长期从事人物报道与社会深度观察,擅长以细腻笔触刻画人物精神风貌。其作品多聚焦教育、科技、青年成长等领域,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代表作有《“探界者”钟扬》《大山里的女校》等。她以真实、深情、富有感染力的叙事风格,在当代新闻特稿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是新时代主流媒体中青年记者的杰出代表。 人物介绍 钟扬 1964年5月出生在湖南邵阳,后于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生前担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同时身兼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之职。作为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他不仅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称号,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钟扬教授长期致力于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与教学,其成果斐然,为学术界贡献了众多重要发现。 人物介绍 在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你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钟扬颁奖辞 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2018年,发表于钟扬教授因公殉职(2017年9月25日)后不久,是一篇典型的人物通讯。钟扬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援藏干部、植物学家,在青藏高原从事种子收集和教育工作多年,最终因车祸离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文章旨在通过回顾钟扬一生的重要事迹,展现他作为科学家、教育者和奉献者的崇高形象,弘扬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精神。 这篇通讯写作时正值国家大力倡导“时代楷模”宣传之际,钟扬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作者在深入采访其家人、同事、学生的基础上,用真实细节和动人语言还原了一个立体、鲜活、有温度的科学家形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写作背景 在采访前期,叶雨婷与部门主任堵力老师进行了周密的策划沟通。她发现钟扬教授是一个多面人物,既有少年天才的聪慧,又有种子达人的执着,科学队长的严谨以及接盘导师的温情。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叶雨婷走访了钟扬的家和多个工作地点,与60多位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收集了大量文字材料。她精心挑选出这些“小故事”,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钟扬。 叶雨婷表示:“这种写作方式虽然不同于一般的典型报道,但却是中国青年报一贯坚持的新闻理念。我们致力于呈现新闻事实,让读者自己去判断,以期做出真正能触动人心的报道。”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发表于2018 年3 月26 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雨婷。2019 年2 月1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