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2426

选择性必修1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48张PPT)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163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PPT,48张,课件,发展,形成
  • cover
(课件网) 历史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威阳宫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酒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候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殷周制度,分封子弟功臣。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分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于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秦威阳言一号言殿建筑复原图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据记载,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西周时期,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 分封对象 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等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按照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 诸侯(权利)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但要(义务)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实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你认为两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思考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西周晚期,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言论。这些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大盂鼎 鼎内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孟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这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秦朝的政治制度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历史纵横 秦王羸致自认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不更改过去的王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丞相、御史议帝号。臣下议论后,上尊号为“泰皇”。赢政去“泰”用“望"”,叉采上古“帝”号,取名“皇帝”。皇帝自称“联”。命和令分别称为“制”与“诏”,印称为“空”,其住世袭。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 秦朝 在中央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 最高武官。掌军事 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 九卿 三公 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 秦朝在中央建立了以公卿为首的一套官僚机构。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