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丝绸之路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陕西出土二枚罗马金币 和一枚波斯银币 罗马的凯撒大帝(中国西汉时期)曾穿着丝绸长袍去看戏,引起全场的钦羡,观众都在观赏这件华美的长袍。经考证,当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长安。 中外文明之间存在着一条贸易之路……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长安和罗马的商业往来、文化交流和文明交融从未中断,而这两种文明的交流和交融,对于人类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条贯通东西的传统商路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它是怎么开辟的、有何发展?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 1、从时空的角度概述古代商路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分析商路贸易的影响; 2、理解贸易活动对文化交流的推动,并分析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古代商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探究古代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线的开辟和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古代商道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的开辟,培养家国情怀。 海上丝路崛起 1276年 前202年 1368年 581年 960年 引进“汗血马”、苜蓿、葡萄等;佛教传入,丝、茶等传出 丝路商贸繁盛时期 汉武帝时期 丝路得以推进 907年 618年 1644年 220年 丝路不断发展 明中期以后,丝路走向衰落 时空定位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 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材料2 “从公元前144年到公元127年联结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中国》 狭义:“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通过甘肃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地区,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伊朗等地,连接亚洲、欧洲的交通和商业贸易路线。 广义:“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刘进宝:“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李希霍芬 (1833年-1905年) 西北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1.何谓丝绸之路? 自主学习1:请阅读课文,结合下图分别介绍四条丝绸之路的路线。 (起止点 ,途径的区域) 一、丝绸之路 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后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000多公里。 2.西北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之路 一、丝绸之路 西域: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西 域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在哪儿? 2.西北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之路 有意的外交, 无意的“凿空” 一、丝绸之路 材料3 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 ———《资治通鉴》 材料4 印度、丝国和阿拉伯加在一起每年至少从罗马汲走了一亿金币。……中国人占有这一亿金币的近1/3份额,其余的2/3份额则由运送中国丝绸的中介商赚走了。 ———普林尼《博物志》 变化: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东西方的交流变得频繁,丝绸成为了丝绸之路上重 要产品,同时带动了丝绸之路沿路其它国家的贸易发展。 对“凿空”的理解:张骞通西域之前,东西方贸易断断续续,贸易量很小,不 大为世人所知。张骞通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