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3186

九上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05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九上,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 cover
九上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是日更定”“拥毳衣炉火”等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白描手法的妙处,感受文章极简的语言风格。 3.结合张岱生平,理解作者在雪景中寄托的故国之思与孤独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2.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的文人雅趣,体会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与家国之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道出了西湖的美,西湖的雪景更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共同欣赏张岱笔下西湖雪景的魅力。 二、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三、知识链接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西湖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杭州湖心亭与安徽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四、预习反馈,检查词语。 师过渡:大家对课文都做了词语,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词语: 崇祯(chóng zhēn)是日更定(gēng) 余挐一小舟(ná) 毳衣炉火(cuì) 雾凇(sōng) 沆砀(hànɡ dànɡ) 长堤一痕(dī) 余舟一芥(jiè) 铺毡对坐(zhān) 更有此人(gèng) 强饮(qiǎng) 喃喃(nán) 指名读(多关注中下游的同学),教师正音,齐读。 五、(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强调节奏与停顿(如“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引导学生感受文言韵律。 划分节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学生自读:借助课下注释,圈点疑难字词,同桌间互助解决。 3.集体解惑:针对“更定”“拏”“拥”“毳衣”“沆砀”“焉得”等疑问词,教师结合语境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全文大意。 六、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果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评价张岱,你会用哪个字? 明确:痴,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当一个人痴迷于某些东西时,他往往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表现) 2.思考探究:作者的“痴”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痴”于行】 (1)细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痴”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出行气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出行时间:是日更定矣 出行方式: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出行地点:独往湖心亭看雪 痴行,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超凡脱俗的高雅之趣。 【“痴”于情】 (2)思考:张岱雪夜“痴行”访湖,见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