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传承文化之根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 单元学习主题·传统文化 · 先秦诸子散文 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 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 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 让我们与诸子百家同行,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先秦诸子散文” 共读诸子 修身立心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礼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庄子》 *兼爱/《墨子》 儒家君子 仁者爱人 道家隐者 山高水长 第二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先秦诸子百家散文 墨家侠士 兼爱众生 学 习 目 标 ■ 1. 了解孔子生平及其思想。 ■ 2.积累文言知识,能够背诵《论语十二章》。 ■ 3.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 4.深入理解,思考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任务一 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核心,回顾复习《论语》的相关知识 1.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2.《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弟子 再传弟子 大学 中庸 孟子 走近至圣先师 (口诀:孔子求你入人力) (口诀:论语弟弟) 礼、乐、射、御、书、数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 五经 六艺 六经 《诗》《书》《礼》《易》《春秋》《乐》 壹 叁 贰 肆 思想: 仁;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政治: 礼治; 反对暴政, 主张仁政。 个人修身: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教育: 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循循善诱。 孔子思想 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 任务二 正音,诵读吟咏,整理重要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 初读文本 正音: 如乐( )何 八佾( ) 自省( ) 文质彬彬( ) 譬( )如 未成一篑( ) 子罕( ) 迩( )之事父 x ng yuè bīn pì kuì yì hǎn ěr 文本探究———研读第一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名词用作动词,吃饭,吃东西 勤勉 介词,在 连词,表并列 靠近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连词,表顺承 同“矣”,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 形容词作动词,匡正,端正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行事勤勉,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君子“好学”要做到哪几条 每条的侧重点是什么 给我们什么启发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敏于事而慎于言 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 就有道而正焉 第三条是在行动上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重在抵制物质的诱惑 重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