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4221

4 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46304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课件,32张,PPT
    (课件网) 《古代诗歌四首》 + 《冬十月》《天净沙˙秋》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教读引领课 1课时 第1课时 指导探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古代诗歌的声韵美。 2.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能体会诗人借景物抒发的情感。 3.能在诵读中体会、把握不同诗体的特点和精妙之处。 活动一:反复朗读,感受诗歌声韵之美 活动一:反复朗读,感受诗歌声韵之美 (一)朗读四首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二)结合注释和下面的提示,在课本上用“/”划出四首诗的节奏,再按划好的节奏大声朗读给同桌听。 活动一: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三)边朗读边在诗中标注韵脚,揣摩诗歌押韵的规律,再结合下面的提示感受平仄的差异,带着这些感受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韵律。 活动二:比较阅读,品味情景交融之妙 活动二:比较阅读,品味情景交融之妙 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能触发情思的景物?此景在诗人眼中有何特点?描绘景物的文字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景和情之间有什么关系?完成下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题目 能触发情思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 诗人的情感 景情关系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沙·秋思》 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青山、行舟、绿水、潮水、江岸、春风、船帆、海日、乡书、归雁 杨花、子规、五溪、明月、夜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人 雄壮苍劲 壮丽开阔 凄凉哀婉 苍茫悲凉 博大的胸襟 宏伟的政治抱负 思乡之切 叹飘零、感离恨 同情、关切友人 羁旅之苦 思乡之切 全篇写景无直接抒情,但景物的壮阔与情感豪迈一致,体现曹操的壮志豪情。 景中含理,景物变迁暗含新旧交替的理趣,触发漂泊者的乡思。 哀景衬哀情,杨花飘零、子规悲啼;将愁心托付明月,使无情之物成为情感载体。 白描哀景叠加,哀情不言而喻。“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衬哀情。 情感不直抒,借景物自然流露 《观沧海》 《天净沙·秋思》 融情于景 景物暗含哲理,触发深层情感 《次北固山下》 景中含理 借助悲凉景物 强化哀伤情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沙·秋思》 哀景衬哀情 温馨场景反衬孤寂,倍增其哀 《天净沙·秋思》 乐景衬哀情 小结: 活动二:比较阅读,品味情景交融之妙 诗歌中的景与情 活动三:拓展阅读,厚积来日薄发之势 活动三:拓展阅读,厚积来日薄发之势 请用学到的方法朗读曹操的《冬十月》和白朴的《天净沙·秋》,体会这两首诗作情景交融的妙处,填充下面的表格。 题目 创作背景 描绘的季节 触发情思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 诗人的情感 《冬十月》 凯旋途中 《天净沙·秋》 终身不仕 冬 北风、繁霜、鹍鸡、鸿雁、鸷鸟、熊罴、钱镈、积场、逆旅 萧瑟寂寥、明朗清丽 由冷寂惆怅之感转为开朗希望的情怀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渴望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理想 肃杀严寒中透出一派安宁和谐 作业 【本课任务】默写《古代诗歌四首》。 【单元任务】继续观察你喜欢的校园美景,这景物会引起你怎样的思绪与情感变化,将这份情感用一段话记录下来。 第2课时 阅读综合实践 《冬十月》《送柴侍御》 《子夜吴歌·秋歌》 《苏幕遮(碧云天)》 《天净沙·秋》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课 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在诵读中搜集、积累古人借月抒情的诗句,体会、把握不同诗体的特点和精妙之处。 2.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能体会诗人借景物抒发的情感。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滋润、净化心灵,丰富情感 活动一:聚焦明月,比读思乡怀人之情 (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