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散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朗读时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2.指导学生圈画、赏析文中意蕴丰富的关键语句,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体会文章情感。 【拓展资源】 《拥你入睡》 《祖父、后园和我》《父子应是忘年交》《父亲的狗,母亲的猫》 【课型及课时建议】 教读引领课+阅读综合实践课 3课时 第1课时 指导探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中语气、节奏的变化,传达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圈画、赏析文中意蕴丰富的关键语句,品味语言,从多个角度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课型】教读引领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指导学生设计朗读,传达对形象的理解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师生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 的故事,我从中读出了/感受到了 。具体分工:1~2段,教师读;3~7段,由5名同学各读一段;第8段,全班共读。配乐曲目:班得瑞《雪的梦幻》。 参考示例 这篇文章写了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我从中读出了/感受到了亲情、温馨、责任等。 (二)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最终圆满解决。这个家庭中的哪个成员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用有感情的朗读传达你对他(她)的喜爱,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明选择理由和朗读设计理由。 参考示例1 人物:母亲 理由:她是一个慈爱的老人,虽然“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但信赖儿子,能理解儿子的一片孝心,于是就出来散步。她疼爱孙子,尽管自己腿脚不灵便,但仍然满足孙子想走小路的愿望。 相关文字: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朗读设计及理由:用平和的语气读,节奏舒缓,“母亲”后停顿,“小路”重读。平和的语气和舒缓的节奏能表现老人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停顿能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激,重音能表现文中母亲对孙子的关爱和尊重。 参考示例2 人物:我 理由:他爱母亲,鼓励“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母亲出来散步;考虑到母亲的身体情况,决定“走大路”;在不好走的地方就背着母亲走。 相关文字: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朗读设计及理由:语气由郑重到深情,节奏稍慢,铿锵有力;第一个“我想”后停顿,“因为”前连读;“责任”“重大”重读。郑重到深情的语气和重音能表现我的责任感和丰富的情感,停顿能表现两难时的纠结,连读能表现决定委屈儿子时毫不犹豫。 参考示例3 人物:妻子 理由: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贤 妻良母。 相关文字: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朗读设计及理由:用愉悦幸福的语气读,节奏稍快并有跳跃,“她总是”后停顿,“外面”重读。愉悦的语气和轻快跳跃的节奏能表现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人身心欢愉,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家人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满足;停顿能突出作者对妻子的欣赏和感激,重音能表达作者对妻子在外人面前给自己足够的尊重和体面的欣慰。 (三)读完全文,你觉得《散步》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样的? 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活动二: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 (一)本文以叙事为主,也穿插了一些环境描写的句子,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说说景物的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朗读指导】“新绿→”,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