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读写融通课 2课时 《学会记事》 + 《顶碗少年》《花脸》 学习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2.能抓住细节,锤炼语言,把自己亲身经历、有真切感受的事情写得有感情。 3.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评改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事文章。 第1课时 写作指导 情境任务 总会有一些人或一些事,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时常想起。可能是家人、恩师、挚友、陌生人,也可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或时刻,带给我们强烈的情感冲击,让我们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 1.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事。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写出真实感情。 3.注意抓住感人的细节,锤炼语言,贴切表达情感。 4.不少于500字。 写作锦囊一:梳理例文,明晰“记事”有思路 写作锦囊一:梳理例文,明晰“记事”有思路 阅读《百味人生》中的《顶碗少年》一文,借助下面表格梳理事件的相关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作者记事的顺序: 经过 结果 二十多年前 文章开头采用倒叙手法,引出事件。然后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记叙。 大世界的露天剧场 小男孩在杂技表演中尝试高难度的顶碗动作,但经历了两次失败。 小男孩的成功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也深深触动了作者,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尽管面临失败,小男孩没有放弃,而是在他人的鼓励和支持下,第三次尝试并最终成功完成了表演。 顶碗少年和“我” 写作锦囊一:梳理例文,明晰“记事”有思路 写作启示:记事要清楚,理清事情来龙去脉,有顺序、有条理地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例文分析:《顶碗少年》借助时间的变化,将记叙要素自然展开,脉络清晰,叙事完整,描述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事件丰满生动。需要注意的是,交代时间地点等记叙要素时,可以像《顶碗少年》那样直接交代,也可以像《秋天的怀念》那样通过环境以及特定的事物、情节等来暗示,如“天上北归的雁阵”应该是春天,“北海的菊花”可见是秋天,“四周的墙壁”可见是在屋内。 写作锦囊二:梳理例文,学习“记事”有感情 写作锦囊二:梳理例文,学习“记事”有感情 阅读《百味人生》中的《花脸》一文,作者回忆了亲身经历的哪些事件,有怎样的真切感受呢?请依据下列提示填写完整。 年关绘花脸 忐忑、狼狈 反思 过年买花脸 戴花脸闯祸 元宵花脸挨揍 期待、神气 惊喜、高兴 神气、尴尬 紧张 亲身 经历 真切 感受 写作锦囊二:梳理例文,学习“记事”有感情 例文分析:文中不仅描绘了“我”对花脸的喜爱和自豪,还通过一系列事件展现了“我”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兴奋和自豪,到后来的尴尬和狼狈,再到最后的反思和成长,冯骥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我”的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感变化的细腻展现,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深度。 写作启示:记事要学会写得有感情,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写作锦囊三:梳理例文,聚焦“记事”有细节 写作锦囊三:梳理例文,聚焦“记事”有细节 请同学们回顾《秋天的怀念》中相关句子,想想这些句子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感情并感染读者的。 ①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③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④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写作锦囊三:梳理例文,聚焦“记事”有细节 例文分析: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和对母亲的挚爱与怀念。①句运用了“高兴”直接表现母亲的情绪和情感;②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努力克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