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4716

八上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课件(共60张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52364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四,单元,本书,阅读,红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红岩 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 品/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力/量 一、教学目标 03 02 01 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红色经典“纪实性与理想性交融”的基本特点,明确阅读时需关注时代语境与核心精神 学会通过梳理人物言行、关键事件,分析红色经典中人物的精神特质,掌握从不同侧面比较阅读的方法 联系当下,体会红色经典中蕴含的信仰力量与担当精神,初步形成“从经典中汲取成长养分”的阅读意识 二、教学过程 咱们常说“红色故事里藏着最亮的光”,今天要走进的《红岩》,就藏着一段在黑暗里“发光”的历史———1948年的重庆,解放的曙光即将冲破乌云,可渣滓洞、白公馆的铁窗里,还关押着一群坚守信仰的革命者。 二、教学过程 你们听说过在酷刑面前不低头的人吗?听说过在监狱里绣红旗的人吗?《红岩》里的江姐、许云峰们,就是这样的人 ——— 他们熬过竹签穿指的剧痛,熬过暗无天日的囚禁,却始终把“新中国”的希望,种在心底。 背景介绍 ⑴罗广斌出生于1924年的四川忠县,自小目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青年时期毅然投身革命洪流。解放前夕,因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身陷白公馆秘密监狱。1949年11月27日,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罗广斌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在混乱中成功越狱,死里逃生。他后来根据狱中经历,与战友共同创作《红岩》,让那段悲壮历史为世人铭记。 1、作家简介 背景介绍 ⑵杨益言,1925年生于重庆,中共党员。“一二·九”运动后,杨益言从复旦辗转回重庆。到重庆后,他不但在重庆进步刊物上发表《一二·九真相》等文章,而且与重庆大学地下党联系。国民党认定他是中共从香港派回重庆恢复《挺进报》的,逮捕了他。在渣滓洞狱中,杨益言受尽折磨,最后幸存。 1、作家简介 背景介绍 ①《红岩》故事发生在1948-1949年重庆解放前后,这是国共决战的关键期。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在重庆以白公馆、渣滓洞为据点疯狂镇压革命,酷刑与屠杀成为常态,白色恐怖达到顶峰。 2、时代背景 背景介绍 ②此时解放军已转入战略反攻,《挺进报》等地下宣传品秘密传递胜利消息,成岗、陈然等志士在信息封锁中播撒希望。国统区“反饥饿、反内战”运动高涨,与地下党武装斗争呼应,形成第二条战线。 ③革命者在集中营内仍坚持斗争,绣红旗、传情报,与敌人的垂死挣扎形成尖锐对抗,展现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绝望与希望交织、压迫与反抗并存的时代特质。 2、时代背景 探究新知 红色经典作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具有深刻思想内涵、较高艺术价值和广泛影响力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事迹,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英勇精神和无私奉献,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明确阅读方法:怎样读红色经典作品 1.什么是红色经典作品? 探究新知 ⑴铭记历史: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人物,让我们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艰辛历程,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铭记历史的来之不易。 ⑵传承精神:作品中蕴含的坚定信念、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帮助我们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的热爱。 明确阅读方法:怎样读红色经典作品 2.为什么要读红色经典作品? 探究新知 ⑶树立价值观:在全球化背景下,红色经典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我们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坚守爱国、奉献、担当等核心价值观,明确人生方向。 ⑷提升素养: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红色经典在语言表达、叙事技巧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助于培养阅读兴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明确阅读方法:怎样读红色经典作品 2.为什么要读红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