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5305

行路难(其一)课件2025-2026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69468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行路,其一,课件,2025-2026,统编,九年级
  • cover
(课件网) 14 诗词三首 壹 叁 贰 了解作者、诗词以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 点,熟读并背诵诗歌。 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把握每首诗词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重点) (难点) 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乐府诗: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乐府诗一般没有严格的押韵要求。 文体知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代表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进酒》《蜀道难》等。 作者简介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少年时隐居于四川江油的匡山,拜师求学,读书习剑。公元724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初离蜀地,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开始入名山,赏大川,拜名人,谒权贵,希望走向权力的中心。 人生之路 公元742年:(出蜀已游历18年) 42岁的李白因举荐应召入长安。他扬扬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也称龙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李白凭才学对答如流,供奉翰林。 公元744年: 李白生性狂傲,遭人妒忌,被皇帝“赐金还山”。他呐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仍然痴心不改。 离京之前作《行路难》。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词诵读 酒樽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我)放下酒杯和筷子,食不下咽,拔剑起舞,环顾四周,心里茫然。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时像姜太公一样坐在碧溪边钓鱼,忽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啊,岔路多啊,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坚信乘长风破浪的那一天终将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 思考:说说你对诗题“行路难”的理解,思考:诗歌的诗眼是什么? 行路难 诗词品读 表层意思:人行走之路的艰难险阻。 深层内涵:人生之路的艰难不顺。 一语双关 诗眼,暗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张、对偶,极言朋友为李白所设宴席的丰盛华美,营造出欢乐的气氛,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运用“停”“投”“拔”“顾”等一系列动词,反映诗人极度抑郁苦闷和激荡起伏的心情,与前两句欢乐氛围形成强烈反差。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黄河?太行? 运用比喻和象征修辞手法,“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比喻象征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和前途渺茫,表达了诗人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窘苦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yōng)》 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青年李白:匡社稷、安黎元、济苍生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据《史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