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把握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结构方式。 2.通过梳理南仁东的人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品味文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学习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南仁东的品格与精神,领悟人物传记的文化内涵。 含义 :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分类 :人物传记、自传、评传等,人物传记表现手法接近小说但需符合真实性原则,自传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自述性文学作品,评传则是记叙与评论相结合的文体。 写作特点 :开头一般写人物基本简介,采用叙述、说明等表达方式,适当议论抒情,可按时间或人物为序,以事实为根据。 传记 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 梳理选材 把握人物特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南仁东经历的重大事件。 (按年份完成关于南仁东的人物档案表。) 经 历 童年时期 喜欢看星星,追问老师关于南半球观星情况的问题 少年时期 老师和南仁东畅谈未来和理想 1963年(18岁) 南仁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青年时期 1.在无线电厂做“小金工” 2.挑战研制电视发射机并成功 1978年(33岁) 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 经 历 中年时期 1.提出争取中国作为国际射电望远镜 2.历经十余年在贵州进行选址研究 2007年7月10日 (62岁)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正式立项 晚年时期 担任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2016年9月25日 (71岁) “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 作者专门列出的时间节点有何特别之处? 18、33、61、72 是他人生的重要时刻,也是与“天眼”有关的重要转折点。 2. 作者所选的南仁东人生各阶段的时间有何重要性?前后是否有关联? 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少年时期的志向与努力、青年时期的严谨认真和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都为他后来主持天眼项目做铺垫打基础,也说明了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内在原因。中年以后,作者主要是写“天眼”项目的重要工作,这是文章的重点,全面展现了南仁东的远见、坚毅、刻苦和奉献精神。 3. 除了传主重要的人生经历还有一些时代背景材料,这些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样的作用? 课文第11段真实展现了我国之前在射电望远镜水平上与其他国家的巨大差距,既说明了“天眼”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出南仁东眼光的长远;也暗示了“天眼”项目的困难之大。体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勇挑重担的品质。 课文第13段细致、形象地描写出贵州地势的险峻,侧面体现了南仁东在科学研究中的亲力亲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聚焦细节 感受人物精神 1. 阅读第8-39段“天眼”工程相关部分,结合教材旁批,聚焦细节描写,品析人物精神。 (细节可以是几句对话、一个评价、一个时间短暂的场景、一个定格画面,篇幅不多,却令人过目不忘。只要细节够典型,它就能为人物形象代言。) 2. 结合对人物生平经历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理解,补写心理独白。 南仁东为什么一定要“自己过去看(刚落成的巨型射电望 远镜)”?他在观看望远镜时,可能会想什么? 品味语言 感受人物魅力 1.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平实严谨的语言风格,找出相关语句,品析语言表达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 第35—36段具体介绍了“中国天眼”之巨大,和鸟巢、金字塔作对比,体现出“天眼”世界性、历史性的地位,侧面突出了南仁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传记中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感知抒情、议论的语句对提炼人物特点的关键作用。 第39段,看似与文章语言风格相异,意在展现南仁东将全部生命和毕生心血献给“天眼”,也形象地展现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