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情境任务限时练 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活动一:探秘中轴线】 [2025 北京朝阳区期末改编] 下面是社员小京搜集到的有关北京中轴线的资料,请阅读后完成相关练习。 中轴线上空的诗意舞者 没有一种动物比北京雨燕更能代表这座城市了。千百年来,从初春到盛夏,它们在中轴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城楼和宫殿里筑cháo、产卵、孵化、育雏……这些高大的古建筑是北京雨燕的栖息地和庇护所,这条北京中轴线就是北京雨燕飞翔的舞台。北京雨燕在这里piān然起舞,欢快鸣唱,它们就是中轴线上空的诗意舞者。现如今,北京中轴线已申遗成功,北京雨燕作为中轴线申遗代言人,已经成为古都的一个特殊生态符号、一种活态文化遗产。 1. 请根据拼音书写正确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筑cháo( ) (2)栖息( ) (3)庇护( ) (4)piān( )然起舞 巢 qī bì 翩 返回 2. 小雯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查到“原住民”的义项为“某个地方较早定居的族群;世代居住某地的人”,“代言”的义项为“代表某阶级、集团或商品等发表言论或做宣传”。请结合词典义项及北京雨燕名片的信息,以北京雨燕的口吻向他人作自我介绍。(100 字以内) _____ 示例:我是北京雨燕,是北京城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代言人。千百年来,我见证着北京城的历史变迁,为中轴线增添诗意。我是中轴线上的翩翩舞者,欢迎你来探寻我的故事。 返回 感受中轴线上的自然生态 【甲】大自然是世间万物的起源,也是最伟大而又最特别的建筑师。而北京中轴线,实际上也是这位建筑师的集大成之作,这条神奇的轴线上,凝聚着无与伦比的自然之美。请跟我来到中轴线上的制高点———景山公园的万春亭,站在这里,紫禁城尽收眼底。看,景山公园的“柿子食堂”又开业了,还是“自助餐”!用餐者是谁?是灰椋鸟、白头鹎、乌鸦、喜鹊等鸟儿。 【乙】阳光下,沉甸甸的柿子压弯了树枝,像一盏盏红彤彤的小灯笼。它们与周围的古建筑相映成趣,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丙】两只喜鹊叼开果皮,悠闲地品尝着美味的果肉。旁边的游客看得津津有味,连叹“喜柿连连”的好寓意。不仅如此,雨后什刹海悠闲的绿头鸭,天坛公园的吉祥昌瑞之树“柏抱槐”,中山公园一千多岁的辽柏……【丁】这些自然之景就像活动的画、灵动的诗,成为文化遗产景观的一部分。此刻,你是否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3. 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与伦比 B. 相映成趣 C. 眼花缭乱 D. 津津有味 C 【点拨】 A 项,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句中用于形容中轴线上凝聚着的自然之美,使用正确。B 项,相映成趣:指相互映衬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句中用于形容柿子与古建筑相互映衬,使用正确。C 项,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句中用来描写柿子与古建筑相映成趣的情景,不恰当。D 项,津津有味:形容对某种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也形容吃得很有味道。句中用于形容游客对看喜鹊吃柿子很感兴趣,使用正确。 返回 4. 文段中的四个画线句均运用了修辞手法,请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 ) A. 【甲】句 B. 【乙】句 C. 【丙】句 D. 【丁】句 C 【点拨】A 项,【甲】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建筑师;B 项,【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柿子比作小灯笼;C 项,【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喜鹊以人的情态;D 项,【丁】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然之景比作活动的画、灵动的诗。 返回 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活动二:拍摄麦田风光】 [2025 浙江杭州期中] 社员小江给大家分享了下面的散文,让我们跟随作家孙青松的脚步,来一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