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严羽《沧浪诗话》 中国四大名楼 鹳雀楼 滕王阁 你知道中国四大名楼分别是哪些吗? 岳阳楼 黄鹤楼 鹳雀楼 山 西 黄鹤楼 湖北 滕王阁 江 西 岳阳楼 湖南 这些楼分布在我国哪四个省? 江南三大名楼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词诵读 zǎi qī yīnɡ wǔ 本诗押“ou”韵:楼、悠、洲、愁。 作者简介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为神话传说所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于是写下了这首浑然天成的千古绝唱。 背景链接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 请同学们边读边看课下注释,试着读懂诗歌大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 飘飘荡荡的样子 只剩下,仅留下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白云还是那样飘飘荡荡。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地名,今湖北武汉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暮色渐起,哪里是我的故乡?雾霭笼罩的江面更加勾起了我的乡愁。 晴日里汉阳的原野上树木分明,鹦鹉洲上草木茂盛。 诗词品读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黄鹤楼》起笔从什么写起?有何作用?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黄鹤楼 诗歌从神话传说写起有何作用? “空”为“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叙事,表明昔人已去,只剩下黄鹤楼和诗人自己,使人产生孤寂之感。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起笔,借用典故,既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又令人心生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感。仙人乘鹤归去是虚写,眼前的黄鹤楼是实写。 【起】叙事:神话传说 (虚实结合)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紧承首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岁月易逝、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 “空”为“空荡荡”的意思,强调时间上的渺远,重在抒情,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惆怅之感。 【承】感叹:岁月易逝 (虚实结合)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作者登临黄鹤楼见到了哪些景象?(原句回答) 这两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两句描写的茂盛景象,对诗人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颈联描绘出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了一幅境界阔大,空明悠远的画面,为下文抒发乡愁做了铺垫。 “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出了汉阳一带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繁茂的自然美景。 画面: 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