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古诗对比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鱼我所欲也(节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丙】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辨,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班超家贫,常为官佣而书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注释】①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感到耻辱。②固: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 (1)【甲】词题目“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意思是 。 (2)解释下列【乙】文中的加点词。 ①一箪食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画线句。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4)人物的行为表现,往往与其特定情境关系密切。 【甲】词中,词人“梦回”的特定情境,是“ ”;【乙】文中,“行道之人弗受”与“乞人不屑”的共同特定情境,则是“ ”“ ”;【丙】文中“超曰”的特定情境,则是 (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5)下列理解分析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中的“霹雳”一词,其实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 B.【乙】文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显示出说话人的理直气壮。 C.【丙】文中的傅介子和张骞都是班超引以为豪的同门师兄。 D.三部作品的内容和写法各不相同,但都有明确的表达意图。 (6)【甲】词末句,作者用感叹句表达了他 的人生志向难以实现的悲愤之情; 【乙】文末句,作者用 (表达方式),告诫人们不能 ; 【丙】文中末句,作者借人物 描写,写出了班超 。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未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丙】 凌晓楼先生曙①,嘉庆间江淮大儒也。先生以一孤童,贫而居市,十岁就塾,年余,读“四子书”未毕,即去乡,作杂佣保。然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苦不明诂解。邻之富人,为子弟延经义师,先生乘夜狙②其轩外,听讲论。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先生愤甚,求得已离句③之旧籍于市,私读之达旦,而日中佣作如故。 【注释】①凌曙:字晓楼。著有《四书兵故核》等。②狙:伺察。引申为觊觎。③离句:指剖章析句。 (1)【乙】文作者是 ,序的意思是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而日中佣作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请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写下表。 共同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