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7552

5 秋天的怀念 课件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24017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秋天,怀念,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新课导入 天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母爱无处不在: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拥抱…… 母亲的爱就像一道布满了密码的电文,需要一颗成熟的、懂得感恩的心去破译它。请走近我们的母亲,看一看她们结满老 茧、粗糙干裂的手与那被岁月的风霜染白的头发。 当你走近自己的母亲时,你定能从她身上感受到爱 的味道,那种爱平凡、无私而又伟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表现母爱的课文 《秋天的怀念》。 素养目标 1.揣摩合适的朗读语气,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2.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3.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背景资料 文体知识 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能够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 形散而神不散 散 文 特 点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形 散 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神不散 词语解释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诀别: 翻来覆去: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 “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 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 开了“我们”兄妹。 层次应怎样划分?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 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 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 “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 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痛苦和绝望 文本探究 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态度怎样?表现了什么?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品味“悄悄”,“偷偷”) 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担心。 母爱是理解 研读课文 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看出母亲对“我”的关爱?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