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 年级 数学 教案 课 题 3.4.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 年 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综合应用的基础,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向及研究方法,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拓展研究策略,同时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工具 教学方法 阅读、练习、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相似比指的是什么 2.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吗 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可知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归纳结论】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以上就是相似三角形的两个性质,那相似三角形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 有,又有哪些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叙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境界,从而引入新课学习. 出示课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教学新知 1.相似三角形性质1的探索. 如图3-4-184,△ABC和△A'B'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k,其中,AD,A'D'分别为 BC,B'C'边上的高,那么,AD和A'D'之间有什么关系 证明:∵△ABC∽△A'B'C',∴∠B=∠B',又∵AD⊥BC,A'D'⊥B'C', ∴∠ADB=∠A'D'B'=90°,∴△ABD∽△A'B'D',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指引:要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则在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中有对应线段成比例呢 应该先证三角形相似,再用相似的定义说明. 方法总结:通过师生的相互学习,可以类似地得到:相似三角形其余两组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也等于相似比. 归纳总结: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证明,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掌握. 4.相似三角形性质3的探索. 议一议 已知△ABC∽△A'B'C',若 AD,A'D'分别为△ABC,△A'B'C'的中线,那么 成立吗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同学们相互交流解答思路,但要独立完成,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规律: 相似三角形对应的边上的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合情推理,得出结论.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延伸,补充讲解. 例:如图3-4-188,CD是 Rt△ABC的斜边AB 上的高. (1)则图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 (2)若AD=9 cm,CD=6cm,求 BD; (3)若AB=25cm,BC=15cm,求 BD. 解:(1)∵CD⊥AB,∴∠ADC=∠BDC=∠ACB=90°. 在△ADC和△ACB中,∠ADC=∠ACB=90°,∠A=∠A, ∴△ADC∽△ACB, 同理可知,△CDB∽△ACB.∴△ADC∽△CDB.所以图中有三对相似三角形. (2)∵△ACD∽△CBD,∴ADCD=CD,即 = D,∴BD=4cm. (3)∵△CBD∽△ABC,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拓展延伸,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解析 例9:如:3-4-185,AB∥PQ,AB=100m,PQ=120m,点P,A,C在一条直线上,点Q,B,C也在一条直线上,若AB与PQ的距离是40m,求点C到直线PQ的距离. 解:∵AB∥PQ,∴△CAB∽△CPQ. 过点C作CD⊥PQ,垂足为点 D,设CD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CE⊥AB,DE=40m,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