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7809

安徽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课件(打包11份)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22069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网)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理解性默写(8分) 1. [2025·宿州联考]我们要时常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 奋发的心态。身处凄凉境遇的陆游不以衰老自弃,内心依 旧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一诗中留下了“ , ”的佳句;刘禹锡也在《秋词》(其一)中用“ , ”两句表现了昂扬奋发的振 作精神。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 台  晴空一 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2.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想象与家人相聚、秉烛夜话的 句子是: ,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 谭嗣同在《潼关》一诗中表现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 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句子是: , 。 河流大野犹嫌 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二、古诗鉴赏 1. 阅读《秋词》(其一),回答问题。(6分) (1)“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请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 激昂 悲伤 劝勉 疑惑 示例:应该用激昂的语气朗读。诗人一反“悲秋”常态,“我言秋日胜春朝”直接表明自己爱秋的态度,气势不凡,所以要用激昂的语气朗读。 (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愈挫愈奋、激越向上的人生 态度。 2. 阅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5分)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渲染出怎样的氛围?(2分) 答案: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而不 得归家的孤独、凄凉的氛围。 (2)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夜雨” 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羁旅难归的愁 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 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 3. 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完成练习。(6分) (1)诗中的“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僵”“孤”写出了诗人当时卧病在床、孤苦无 助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诗人的“不 自哀”,更显其意志坚定。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 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 诗中“尚”字表现出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 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 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 4. 阅读《潼关》,完成练习。(5分) (1)潼关的地势 (选用该诗中一字填空),从诗中可以看 出古城的地理位置具有 (填一四字词语)的特 点,是一天然关隘。(2分) 高  依山傍水  示例:黄河流入辽阔的原野,一个“嫌”字表明在作者看来黄河仍然受到了束缚,这里融入了诗人冲破束缚、勇往直前的渴望;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不知何谓平坦,“不解平”其实是诗人桀骜不驯、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写照。 (2)作者笔下的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彩。试结合诗 歌第三、四句具体分析。(3分)(课件网) 第六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班级开展以“演绎经典,品味书香”为主题的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改编课本剧 1. 班级某个学习小组想将《小圣施威降大圣》改编为课本剧,节选原文时,小组成员对下面片段的取舍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片段】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做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做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 小安: 这个片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