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全册序号)《我能帮助他》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我能帮助他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八课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围绕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和行为展开。“天真屋”以一组“让座”的四格漫画呈现生活中的助人场景;“聊天室”引导学生思考漫画中的故事和人物,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游戏角”的“演一演”活动让学生回忆被帮助的经历并进行角色扮演,加深情感体验;“小太阳”行动鼓励学生到敬老院实际帮助他人,亲身体验助人的快乐;“加油站”通过假设超能力,拓展学生对帮助对象的思考;“亲子分享”则将助人行为延伸到家庭生活中。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道德认知,但对帮助他人的意义和方式理解还比较浅显。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互动,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同情心,这为开展关于帮助他人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包含漫画解读、生活中助人案例视频、“小太阳”行动照片等内容的PPT课件,准备相关的音乐。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帮助他人的行为与意义,激发主动帮助他人的意愿,通过情景模拟掌握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培养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表现情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和指导。 2.活动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太阳”行动中的表现,以及对助人感受的分享内容,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让学生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并愿意助人,掌握合适的助人方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且恰当地帮助他人。 遵循探究思路,引导学生从观察漫画、分享经历入手,逐步深入理解帮助他人的内涵。 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如“小太阳”行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助人的快乐,强化主动助人意识。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视频、音乐、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助人热情。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趣味导入 游戏“小小搬运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些书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教室的一端将书本搬到另一端的指定位置。过程中,限制学生只能用一只手搬运。 游戏结束后,采访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轻松地完成任务,从而引出“互相帮助”的主题。 通过播放温暖的歌曲,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帮助他人的初步联想,自然地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故事启迪 教师讲述《小蚂蚁搬食物》的故事: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面包,但它怎么也搬不动。于是它回去叫来了一群小伙伴,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面包搬回了家。 提问学生:小蚂蚁一开始为什么搬不动面包?后来它是怎么做的?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自己力量不够时,需要他人帮助,大家互相帮助就能克服困难”的结论。 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为载体,向学生传递互相帮助的道理,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理解和接受,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知识讲解 展示“天真屋”的四格漫画,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逐格讲解漫画内容,然后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四格漫画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几位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你们觉得图中的这几个人做得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对图中人物的看法,初步感受帮助他人的行为。 以漫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帮助他人的行为进行初步的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