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8665

八上《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140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上,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习题,答案
  • cover
八上《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习题 (一)基础积累 1.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年_____月,侵华日军在此制造了持续_____周的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_____万。 2. 本文的文体是_____,兼具新闻的_____、和评论的、_____。 3. 文中批判的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行径不包括( ) A. 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 B. 篡改历史教科书 C. 推动中日文化交流 D. 参拜靖国神社 4. 下列词语中,不能用来形容南京大屠杀罪行的是( ) A. 惨绝人寰 B. 罄竹难书 C. 仁至义尽 D. 罪恶滔天 5. 国家公祭仪式的核心目的之一是( ) A. 延续对日本的仇恨 B.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C. 展示中国的军事力量 D. 中断中日外交关系 (二)内容理解 1. 文章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切入点,主要围绕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2. 作者认为设立国家公祭的意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 文中为何要着重批判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行径? 4. 如何理解“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这句话的含义?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呼吁“维护世界和平”的依据是什么? (三)文本分析 1. 作为一篇新闻评论,本文在“摆事实”与“讲道理”方面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2. 文章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思辨性,请从文中选取一处语句进行分析。 3. 结合全文,谈谈本文的现实针对性体现在哪里? (四)拓展探究 联系当下国际形势,结合文章主旨,谈谈青少年应如何“以史为鉴,守护和平”?请至少从两个角度作答,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1937;12;6;30 2. 新闻评论(时评);真实性;时效性;逻辑性;思辨性 3. C 4. C 5. B (二)内容理解 1. 围绕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国家公祭的意义、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行径、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现实呼吁四个方面展开。 2. ①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侵华战争中的死难同胞;②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③表明中国反对侵略、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 3. 因为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违背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伤害受害国人民情感,威胁世界和平稳定,需通过批判澄清历史真相,引导正确的历史观。 4. 铭记历史是为了从战争灾难中汲取教训,避免悲剧重演;延续仇恨会引发新的冲突,与维护和平的目标相悖,真正的铭记应转化为守护和平、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力量。 5. 依据是南京大屠杀等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历史证明战争会摧毁人类文明;当前仍存在否认侵略历史、破坏和平的势力,各国需以史为鉴,共同捍卫和平与正义。 (三)文本分析 1. 特点:以铁证如山的史实为基础展开评论,逻辑严密。例如,先明确南京大屠杀的时间、遇难人数等事实(摆事实),再基于这些事实分析公祭的意义、批判右翼行径(讲道理),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2. 示例:“这段苦难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污点”,这句话既饱含对遇难同胞的悲痛(情感色彩),又将南京大屠杀置于人类文明的高度审视,指出其反人类本质(思辨性),凸显历史的沉重与正视历史的重要性。 3. 体现在当下仍有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破坏地区稳定;文章通过呼吁铭记历史、维护和平,引导公众树立正确历史观,为应对现实中的和平挑战提供思想指引。 (四)拓展探究(示例) 青少年守护和平,首先要主动学习历史,通过史料、纪念馆等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认清侵略战争的危害,树立“以史为鉴”的意识,不被错误历史观误导。其次,要积极传播和平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社交媒体、校园活动等,向身边人传递“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观点,带动更多人重视和平的价值。此外,青少年还应努力提升自身能力,长大后以实际行动参与国际交流、推动文明互鉴,用合作与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