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9147

1.5 第3课时 “角边角” “角角边” 课件(共15张PPT)-初中数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283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八年级,2024,教版,数学,初中,15张
  • cover
(课件网) 1.5 第3课时“角边角”“角角边”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 “角边角”、“角角边”的条件. 3.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课引入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 三种:(1)三角形全等的定义; (2)边边边; (3)边角边. 2.边边边的内容是什么?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边角边的内容是什么?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探索新知 探索1.一块三角形玻璃不小心摔成如图三片,只需带上其中的一片,玻璃店的师傅就能重新配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你知道应带哪一片碎玻璃吗?这片玻璃还保留着原三角形的哪些元素? 探索2.作图: 画△ABC,使BC=5cm,∠B=40°, ∠C=60°. 作法:(1)画线段BC=5cm; (2)在BC的同旁,分别以B,C为顶点画∠B=40° ,∠C=60°交于点A,得△ABC. 探索新知 将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完全重合. 探索新知 A B C A′ B′ C′   ∠B=∠B′(已知), ∵  BC=B′C′ (已知),   ∠C=∠C′ (已知), ∴△ABC≌△A′B′C′ (ASA). 归纳总结 结论: 一般地,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 在△ABC和△A′B′C′中, 探究3.如图,△ABC与△MNP中,∠A=∠M,∠B=∠N,BC=NP, △ABC≌△MNP吗?为什么? 解:△ABC≌△MNP.理由如下: ∵∠A=∠M,∠B=∠N . ∠C=180°-∠A-∠B,∠P=180°-∠M-∠N. ∴∠C=∠P. ∠B=∠N, ∵ BC=NP, ∠C=∠P, ∴△ABC≌△MNP(ASA). A B C M N P 探索新知 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还有以下定理: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归纳总结 A B C B′ C′ A′   ∠B=∠B′(已知), ∵  AC=A′C′ (已知),   ∠C=∠C′ (已知), ∴△ABC≌△A′B′C′ (AAS). 几何语言: 在△ABC和△A′B′C′中, 巩固练习 解:在△ABD和△ACE中, ∠B=∠C(已知), ∵ AB=AC (已知), ∠A=∠A(公共角), ∴△ABD≌△ACE(ASA). A B D C E 1.已知AB=AC,∠B=∠C,说明:△ABD≌△ACE的理由. 巩固练习 2.小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河流的宽度AB,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 在河边选了一点O,然后在BO的延线上找一点C,使OC=OB,在C点沿与河边垂直的方向直走到点D,观察到A,O,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测得CD的 长,就是河流的宽度AB,小明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C 巩固练习 3.如图,已知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F,AE=DF,∠E=∠F,若AD=16cm,BC=4cm,则CD的长为( ) A 巩固练习 3.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岸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与B点同侧的河岸 上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65°,∠ACB=30°,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 使∠CBM=65°,∠MCB=30°,测得MB的长是15米,则A,B两点间的距 离为_____米. 15 巩固练习 判定条件: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SSS,SAS,ASA,AAS. 边和角分别对应相等,而不是分别相等. 两个三角形全等 特别注意: 关键: 找符合要求的条件. 本课结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