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5:七下文言文+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练习) 一、(24-25七年级下·上海崇明·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 《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1.项籍:项羽,名籍,字羽。2.项梁:项羽的叔父。 1.[甲]诗的体裁是 [乙]文选自《 》 2.解释诗文中画线的字词。 (1)旦辞爷娘去 ( ) (2)及鲁肃过寻阳 ( ) 3.分析[甲]诗画线句中拟声词的作用。 诗句 拟声词 表达效果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渲染了木兰奔赴沙场途中的空旷寂凉的气氛,烘托了她离家思念亲人的情怀。 磨刀霍霍向猪羊 霍霍 。 4.对[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略微懂得一点兵法的精髓,又不肯结束。 B.项羽略微懂得一点兵法的大意,又不肯最终学完。 C.项羽略微懂得一点兵法的大意,又不肯结束。 D.项羽略懂得一点兵法的精髓,又不肯最终学完。 5.(1)我们可以用[乙]文中鲁肃的语言“ , ”来凸显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我们还知道[丙]文“项梁乃教籍兵法”的直接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明白项梁希望项籍成为一个学有所成之人的良苦用心。 (2)下列对[乙][丙]两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丙]两篇文章都告诉了我们要想学习取得成功,必须善于听取别人的劝说。 B.[乙][丙]两篇文章都详细地描写了吕蒙和项籍学习时专心致志的全过程。 C.[乙][丙]两文详细地分析吕蒙和项籍各自产生不同学习结果的根本原因。 D.[乙][丙]两文从正反面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脚踏实地,努力方能成功的道理。 【答案】1. 乐府诗(或北朝民歌) 资治通鉴 2. 早晨 等到 3. 溅溅 形象的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 表现他抑制不住的欣喜、激动、自豪之情 4.B 5.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项籍学文字、学剑都没成功,且说要学万人敌。 D 【导语】这组文本包含诗歌与文言文。《木兰诗》塑造了替父从军、英勇归来的木兰这一巾帼形象,叙事生动,语言质朴且富有节奏感。《孙权劝学》通过对话展现孙权善劝,吕蒙好学,情节简洁。《弃书捐剑》讲述项羽学习浅尝辄止终致智穷,以史为鉴。三篇题材、风格各异,却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人物与道理。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一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乐府民歌,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它以其生动的叙事、丰富的人物形象、通俗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二空,《孙权劝学》出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巨著,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