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9801

202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专题27:八下文言文+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练习)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6137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文言文,2026年,阅读,学生,练习,精练
    备战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7:八下文言文+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练习) 一、(24-25八年级下·上海松江·期末)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 竹溪逸民传(节选) 元末明初·宋濂 竹溪逸民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①然生。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 逸民年五十,益淡泊无所系,间谓其友曰:“吾将渔于山樵②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有删改) 【注释】①翛翛(xiāo):形容竹影摇曳。②樵:砍柴。无所利:不谋取利益。 1.【甲】诗作者是 (人名),【乙】文作者是 时期的陶渊明。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中“足”的意思是 。 (2)下列对【丙】文“间谓其友曰”中“间”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期间 B.参与 C.隔开 D.私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老翁一家的困境是安史之乱中普通百姓的生活缩影。 B.【乙】文从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个角度展现了桃花源的美好。 C.【丙】文中竹溪隐者看似荒诞的言行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追求。 D.【甲】【乙】【丙】都用生动的描写真实再现了古人的生活状况。 5.【乙】文中“ ”一词,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生活愉快自得,【丙】文中“ ”一词是竹溪隐者的人生追求。两文都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 二、(2025九年级·吉林·专题练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肴,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其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