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9803

202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专题26:九上古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精练(练习)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23705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文言文,2026年,学生,练习,精练,阅读
    备战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6:九上古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精练 一、(2025·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以下材料,感受文学经典中的中华情,请你完成各题。 【甲】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①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①,函②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③巳灭,天下巳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五代史 伶官传序》) 注:①组:绳索。②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③雠(chóu),释义为“仇敌”或“仇恨”。 1.请你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必先苦其心志 联系教材中的句子:“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的用法 苦: 行拂乱其所为 查阅字典:①违背,不顺;②擦拭;③甩动 拂: 而后喻 查阅字典:①告知,开导;②明白,了解;③比喻 喻: 及仇雠巳灭 结合教材中的句子“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之意 及: 2.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对以上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三则材料均涉及“困境”主题:甲文写人生困境,乙文论困境成才,丙文述逸豫忘忧而陷困境。 B.【甲】诗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典故,含蓄表达诗人退隐田园的人生志趣。 C.【乙】文通过列举逆境成才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使文章的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D.【丙】文这段文言文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对比”的事例,阐明了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勤勉与警惕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的道理,与【乙】文“无敌国外患则国亡”一致。 4.甲乙丙三则材料都提到“困境”,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它们表达的情感或观点各有什么不同。并谈谈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启示。 【答案】1. 使……痛苦 违背,不顺 明白,了解 等到 2.(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会导致自身灭亡。 3.B 4.三则材料对“困境”表达的情感或观点的不同: 甲文:通过“冰塞川”“雪满山”等意象表现困境的艰难,强调在逆境中坚守希望、不轻言放弃的积极态度。乙文: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逆境能磨砺心志、激发潜能,最终成就大业,强调困境的客观必要性。丙文:通过后唐庄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对比,揭示困境的激励作用与顺境的潜在危险,启示:以积极心态直面困境、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并在顺境中保持清醒与忧患意识,方能实现个人与长远的平衡发展。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精选了李白《行路难》、孟子《生于忧患》和欧阳修《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