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9814

2026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四)(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8908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专项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四)(原卷版) 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 王厚明 ①“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出自《晏子春秋》,意思是星星的明亮不如月亮的阴暗。这既道出了“星星”与“月亮”所代表的事物本质上的差异区隔,也揭示了人生价值追求过程中得与失、本与末的思想哲理。 ②那么,与人生得失相关的重要选择,又取决于什么呢?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历史和事实也印证,不同的格局决定不同的选择。格局,是一个人的眼界、胸怀和对事物的认知深度,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志向和追求。格局不同,结局亦不同。星辰大海的格局与一亩三分地的追求,自然有着天壤之别。格局狭隘,只能关注渺小;具有大格局的人,必定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③得失之间,见人心之微,亦显人生之阔。可以说,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的机遇也就更多。埃隆·马斯克致力于移民火星,让人类有更多的生存空间。马斯克的格局不仅体现在他对未来科技的深刻洞察,还体现在他愿意投资和承担高风险项目,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尽管马斯克不乏“月之曀曀”的失败,但他向往的是星辰大海,放眼的是浩瀚宇宙,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和未来。这与一些总是盯着底层消费者口袋而“星之昭昭”的企业家的格局是不能比的。 ④格局也决定着我们追寻的目标。一个有大格局的人,他的梦想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星辰大海的壮阔;不是空中的楼阁,而是务求必成的坚定。因此,人生之得失,选择要志向高远。起点要高,即便不成功,也赋予人足够的进步和机遇。相反,目光短浅,溺于小事,即使成功也意义有限。选择高远并非好高骛远,而是基于对自我能力的深刻认知和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对于有梦想的人而言,在面对“星星”和“月亮”的选择上,自然会选择“月亮”。 ⑤《菜根谭》里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意思是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会越早凋谢。庄子笔下的庖丁、承蜩者、捶钩者、为鐻者、轮扁者等,之所以具有超越常人的技艺,主要原因就是在得失面前,不受干扰、心无外物,千锤百炼、久久为功。 ⑥故成大事者,不谋一时之得,而贵在长久的坚持。生命是一场持久战,一时的得与失放在生命的长河里,在若干年后看来,可能根本不值一提。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一时的得失,而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困囿于利诱,必然松懈理想、迷失本来;纠结于当下,只会狭隘格局、错失未来。 ⑦跋涉的征途,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学会低谷时隐忍蛰伏,顺达时藏锋蓄锐,不被暂时的喜怒哀乐所羁绊,只需关注星辰大海,日夜风雨兼程。那么,不羡“昭昭”,不畏“曀曀”,将会真实定义人生的精彩。 (选自《杂文月刊》,有删改) 【“DeepSeek”解决过程(节选)】 请梳理《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的论证思路。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清晰,层层递进。以下是具体的论证思路:一、提出话题 开篇引用出自《晏子春秋》的“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引出话题。 二、分析问题 分论点1:格局的重要性(第②③④段) (1)格局决定选择(第②段) ○论据:曾国藩说过“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2)成就影响格局(第③段) ○论据:埃隆·马斯克致力于移民火星。 (3)格局决定追寻的目标(第④段) 分论点2:前行需要坚持(第⑤⑥段) ○引用经典 三、得出结论 中心论点:只需关注星辰大海,日夜风雨兼程,不羡“昭昭”,不畏“曀曀”,将会真实定义人生的精彩。 ◎小组质疑 1.“DeepSeek”对分论点1的论证分析有误。根据第③段的论述,修改方框内的观点。 ◎小组补充 2.“DeepSeek”未概括出分论点2的论据,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论据。 ◎小组讨论 同学们阅读完《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后,提炼出以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