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0457

4.3.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9-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0232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3.1,化学方程式,意义,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 2 3 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会从定性、定量、计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 能说出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表示: 氢气 + 氧气 水 点燃 点燃 文字表达式 微观示意图 符号表达式 上述3种表示方法有何优点和缺点,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 H2 + O2 H2O 点燃 氢气 + 氧气 水 点燃 “反应条件” 太麻烦 反应物 生成物 1.书写麻烦;2.不便交流;3.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4.不能表示各种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1.文字表达式 化学反应表示方法 2..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表示方法 点燃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书写不方便 3.符号表达式 化学反应表示方法 H2 + O2 H2O 点燃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点燃 化学反应表示方法 H2 + O2 H2O 点燃 2 2 1 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中分子个数比,“1”可省略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 2H2 + O2 === 2H2O 点燃 “定性” “定量” 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和反应条件。 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把“定性”和“定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2.意义: 2H2 + O2 === 2H2O 点燃 定性的方面: 表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意义:表明了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条件是点燃。 化学方程式 2.意义: 微粒个数比 2 : 1 : 2 意义:该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数目比是2∶1∶2。 微观上,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定量的方面: 2H2 + O2 === 2H2O 点燃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2.意义: H-1;O-16 意义: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是4∶32∶36。 宏观上,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定量的方面: 质量守恒定律 2×2 16×2 2×(2+16) 4 : 32 : 36 质量比 质量比 = 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2H2 + O2 === 2H2O 点燃 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Fe + CuSO4 Cu+FeSO4 ①表明了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 ②该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数目比是1∶1∶1∶1。 ③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是56∶160∶64∶152。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发现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56 Cu-64) 化学方程式 “+”读成“和”; “═══”读成“生成”, 不能读成“等于”。 3.读法: 各物质的构成微粒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定性的方面: 化学方程式能直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 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 C + O2 ══ CO2 点燃 以碳燃烧为例: 化学方程式 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物质的质量比 12 16×2 12+16×2 12 : 32 : 44 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定量的方面: 3.读法: 化学方程式能直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 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读成“和”; “═══”读成“生成”, 不能读成“等于”。 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微观: 质量: “+”读成“和”;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