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标题解读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即书信,古时又叫“尺牍”或“信札”。 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 答 谢 中 书 书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文学家、思想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人称“山中宰相”。 作者简介 456—536 陶弘景 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 ———《南史·陶弘景传》 课文朗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xiē tuí lín yù 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结构助词,的 共同谈论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全、都 四季 完备、齐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清晨的薄雾 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被封为康乐公。 坠落 水中潜游的鱼 消散 从 争相 人间仙境 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奇丽景色 此起彼伏 理清脉络 划分文章的层次,说明分层的依据。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总写 分写 抒怀 问题探究 陶弘景将自己笔下所记之景称为“仙都”,请你展开想象,说说你心中“仙都”是什么样的。从文中找到句子,佐证你的观点。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有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是雄奇与秀美的结合,境界清新。 仰观 俯察 两岸石壁,五色交晖。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有色彩搭配之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岩壁五光十色,竹树翠色欲滴,是色彩与光影的完美结合,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 目眩神迷 平远的视角 终年长青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一切生命皆呈现自己最自然的生命状态。 晨景 动态 暮景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揣摩句子的内在情感。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 用叹号。表现出作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之情,同时,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用省略号。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对世人热衷于功名利禄而无暇欣赏山水美景的惋惜之情。 内容回顾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一、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晨昏之景 沉醉山水 愉悦得意 尝试背诵 山川 之 美 , 古来 共 谈 。 高峰 入云 , 清流 见 底 。 两岸 石壁 , 五色 交辉 。 青 林 翠竹 , 四 时 俱 备 。 晓 雾 将 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