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1535

12.3.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课件(共15张PPT)2025-2026学年度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1992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2.3.1,15张,八年级,数学,华东师大,学年度
  • cover
(课件网) 12.3.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1.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过程. 2.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重点) 3.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A C B 腰 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底角 做一做 剪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人所剪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如图,把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 D A B C 由以上操作,可以发现折叠的两个部分是互相重合的,所以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三角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还可以发现∠B=∠C. 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作用: 证明角相等常用的方法,它的应用可省去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因而更简便. 应用格式:在△ABC中,∵AB=AC, ∴∠B=∠C.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求证:∠B=∠C. 证明:如图,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D. 在△ABD与△ACD中, ∵AB=AC, ∠1=∠2, AD=AD, ∴△ABD ≌ △ACD(SAS). ∴∠B=∠C. A B C D ( ( 1 2 分析:由上述操作可以得到启发,即添加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AD,然后证明△ABD≌△ACD. 例1 在△ABC中,已知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解:∵AB=AC, ∴∠C=∠B=80°(等边对等角), 又∵∠A+∠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A=180°-∠B-∠C =180°-80°-80°=20°. 由前面的“做一做”,除了能得到∠B=∠C ,你还能发现什么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 B D C AB=AC BD=CD AD=AD ∠B=∠C ∠BAD=∠CAD ∠ADB=∠ADC =90° 性质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平分线重合. 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A B C D ( ( 1 2 填一填: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在△ABC中,AB=AC. (1)∵AD是底边上的高, ∴∠_____ = ∠_____,____= ____. (2) ∵AD是中线, ∴____⊥____ ,∠_____ =∠_____. (3) ∵AD是角平分线, ∴____ ⊥____ ,_____ =_____. 1 2 2 BD CD AD BC BD 1 BC AD CD 例2 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 (1)求∠ ADC的度数;(2)求∠1的度数. 解:(1)∵AB = AC,BD=DC, ∴AD⊥B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ADC =∠ADB=90°. (2)∵∠1 +∠B +∠ADB=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B=30°, ∴∠1=180°-∠B-∠ADB =180°-30°-90° =60°. 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 C 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  ) A.35° B.45° C.55° D.60° C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BC和AC上,若AD=A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B=∠ACB+∠CAD    B.∠ADE=∠AED C.∠CDE=∠BAD    D.∠AED=2∠ECD D 4.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 (1)求证:△AEC≌△BED; 解:(1)证明:∵AE和BD相交于点O, ∴∠AOD=∠BOE. 又∵∠A=∠B, ∴∠BEO=∠2. 又∵∠1=∠2, ∴∠1=∠BEO. ∴∠AEC=∠BED. 在△AEC和△BED中, ∵∠A=∠B, AE=BE, ∠AEC=∠BED, ∴△AEC≌△BED(ASA). 解:∵△AEC≌△BED, ∴EC=ED,∠C=∠BDE. 在△EDC中, ∵EC=ED,∠1=42°, ∴∠C=∠EDC=69°. ∴∠BDE=∠C=69°. (2)若∠1=4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