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2.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此主题的是 A.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B.就地丢弃废旧塑料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D.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D.回收二氧化锰 4.下列“碳家族”中相关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作电车的电刷 B.金刚石切割玻璃 C.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D.干冰作制冷剂 5.通常情况下,丁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化学式为C4H10,生活中常将其液化后充入打火机中。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将丁烷气体压缩在打火机中———分子停止运动 B.点火时液态丁烷汽化喷出———分子体积变大 C.液态和气态丁烷都能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丁烷燃烧时放出热量———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6.天空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下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 B.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C.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D.氯化锆的化学式可能为 7.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净水器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C.紫外灯的作用是加热, 将硬水软化 D.净水时水最后流经小卵石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价的镁元素: B.:锰酸钾 C.五氧化二氮: D.:氨根离子 9.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时,应进行灯火实验 C.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其纯度 D.不慎碰倒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0.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D.该反应对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不会变红 B.实验中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C.实验一能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2.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13.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混合气体 B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 C 除去CO中的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鉴别N2和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A.A B.B C.C D.D 14.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