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2741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63224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 cover
(课件网)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法国的联军统帅福煦则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尔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材料:战争是秩序的摧毁者,也应该是秩序的重建者。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失职了,他带来的只有秩序的崩溃,却没有秩序的重建。 ———张钊、田园 《被遗忘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问题1:根据材料及所学思考:威廉一家的悲惨生活是由怎样的社会背景造成的? 这是一个发生在1933年,德国普通家庭威廉一家的故事。父亲失业在家,全家五口人依靠威廉母亲的收入维系生存,一家人不得已只能过着一片面包五人分食外加白水煮盐的生活。 ———蔡成 《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25人眼中的二战》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一、法西斯主义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问题2:文中的“元首”是谁?其建立了什么性质的政权? 这天,父亲带着丰盛的食物回到了家,他兴奋的告诉家人:这是伟大的“元首”为德国人民谋的福利,以后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威廉的妹妹却因这顿难得的饱餐被活活的撑死,可谓“幸福的悲痛”。威廉的父亲和哥哥双双参军,成为纳粹军人。 ———蔡成 《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25人眼中的二战》 一、法西斯主义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法西斯:专制独裁、暴政、恶行和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法西斯含义:“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本义为“束棒”,是把多根粗细不一的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束棒捆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 【概念阐释】 一、法西斯主义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意大利:1919 年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1933年攫取德国政权。 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等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问题3:依据教材知识梳理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历程,结合所学分析这会导致什么后果? 后果: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使得二战的亚欧策源地逐渐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慕尼黑协定》签字现场 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边境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而当事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不能与会,只是在会议结束被通知“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 绥靖政策: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以换取本国和平,尽可能的将法西斯侵略的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缓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概念阐释】 一、法西斯主义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5.8美国通过《中立法案》 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纵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知识扩展】绥靖政策的其他表现 实质:纵容侵略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性 原因 填加文字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德意日法西斯扩张 ◆西方大国绥靖政策 现实因素 填加文字 ◆体系存弊端———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