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第1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课程标准】 1.能从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教 材 要 点 知识点一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1.Sα+β:sin (α+β)=_____. 2.Sα-β:sin (α-β)=_____. 【公式理解】 1.角α,β都是任意角;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不能按分配律展开,即sin (α±β)≠sin α±sin β; 3.注意公式的变形运用 (1)逆用:如sin (α+β)cos β-cos (α+β)sin β=sin [(α+β)-β]=sin α; (2)变形运用:变形运用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公式的变形,如sin (α-β)+cos αsin β=sin αcos β;第二是角的变形运用,即角的拆分变换,如α=(α+β)-β,2α=(α+β)+(α-β)等. 知识点二 辅助角公式 y=a sin x+b cos x=_____sin (x+θ)(a,b不同时为0),其中cos θ=_____,sin θ=_____. 【学霸笔记】 根据公式C(α±β)的识记规律,你能总结出公式S(α±β)的记忆规律吗? [提示] 对比公式C(α±β)的识记规律“余余正正,和差相反”可得公式S(α±β)的记忆规律:“正余余正,和差相同”. 基 础 自 测 1.cos 17°sin 13°+sin 17°cos 13°=(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2.已知cos α=,α∈,角β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经过点且β∈(0,π),则α-β=( ) A. B.- C. D.- 3.计算sin =( ) A. B. C. D.- 4.已知α为锐角,sin α=,β是第四象限角,cos (π+β)=-,则sin (α+β)=_____. 5.已知点P(3,4)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则sin =_____. 题型1利用公式化简求值 例1(1)=( ) A.- B.- C. D. (2)计算sin 50°cos 10°+sin 40°sin 10°=_____. (3)求sin (θ+75°)+cos (θ+45°)-cos (θ+15°)的值. 总结 (1)化简求值应注意公式的逆用. (2)(3)对于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化简应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总结 1.对于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要想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求出具体数值,一般有以下三种途径: (1)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消去,求值; (3)化为分子、分母形式,进行约分再求值. 2.在进行求值过程的变换中,一定要本着先整体后局部的基本原则,先整体分析三角函数式的特点,如果整体符合三角公式,则整体变形,否则进行各局部的变换. 跟踪训练1 (1)计算=_____. (2)化简-2cos (α+β). 题型2给值(式)求值 例2(1)设α∈,β∈,若cos α=sin β=,求sin (α+β)的值. (2)已知sin α=,cos (α+β)=-,且α,β均为锐角. ①求sin (2α+β);②求β. 跟踪训练2 已知α∈,β∈,sin =,sin =,则sin =_____. 总结 “给值求值”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借助角之间的联系寻找转化方法. (1)把“所求角”用“已知角”表示. ①当“已知角”有两个时,“所求角”一般表示为两个“已知角”的和或差的形式; ②当“已知角”有一个时,此时应着眼于“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和或差的关系. (2)常见的配角方法:2α=(α+β)+(α-β),α=(α+β)-β,α==-等. 提醒:解题时要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制约,从而恰当、准确地求出三角函数值. 题型3辅助角公式的应用 【思考探究】 (1)函数y=sin x+cos x(x∈R)的最大值为2对吗?为什么? [提示] 不对.因为sin x+cos x =sin x + =+cos x·sin) =sin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 (2)函数y=3sin x +4cos x的最大值等于多少? [提示] 因为y =3sin x+4cos x =5(sin x +), 令cos φ=,sin φ=, 则y =5(si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