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复习(1分钟) 1.音调是指声音的 。 2.音调是由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__;频率越低,音调越____。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 高低 频率 高 低 20Hz-20000Hz 2.3 响度与音色 科 组:八年级物理 议课时间:8月26日 授课时间:第3周 9月15日 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什么是响度及其决定因素,会用波形比较振幅.(重难点) 2.了解什么是音色及影响音色的因素.(重点) 自学指导1(1分钟) 自学内容: 自学方法: 自学要求: 课本P37-P38内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 阅读,观看实验 1.什么是响度? 2.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什么? 4.如何用波形比较振幅? 3.响度的单位是什么? 1.响度是指声音的 ,响度又叫做 。 自学检测1(4分钟) 音量 强弱 2.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_____;响度除了跟振幅有关外,还跟人与发声体的 有关,人离发声体越近,听起来响度越大。 振幅 越大 3.声音强弱的计量单位是 ,它的符号是 。 分贝 dB 距离 4.如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图,响度相同的是( ) B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一、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纸屑的跳动幅度直接反映了鼓面的振动幅度 4.该实验探究中采用的思想方法叫 。 1.实验现象是什么? 当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时,纸屑的跳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 当用较小的力敲击鼓面时,纸屑的跳动幅度小,声音的响度小; 2.从实验中可得到什么结论?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纸屑有什么作用? 转换法 (活动1)A 点拨运用1(7分钟) 例1、(考点)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中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音叉的 产生的; (2)塑料小球将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塑料小球的振动,其作用是为了 ; (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塑料小球振动的振幅越大, 越大.(选填“频率”、“响度”) 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响度 二、响度 1.响度的单位: 3.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 2.人耳能听见的最弱的声音的强度定为 dB 0 越强 ———声音的强弱 分贝(dB) 4.响度还跟 有关。 距离声源的远近 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三、用波形比较振幅 波形的高度反映了发声体振动振幅的大小, 波形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区分音调与响度(易错点) 1.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音调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即平时所说的“尖细”“低沉”。 2.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例: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 音调 响度 注:音调与响度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音调高的响度未必大。 自学指导2(1分钟) 自学内容: 自学方法: 自学要求: 课本P39-P40 阅读课本、听3个声音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1、什么是音色? 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学检测2(3分钟) 1.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是因为他们的_____不同。 2.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 及 等因素决定的。 3.我们通过电视观看中央台《新闻联播》时,不看 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主持人在讲话,判断 的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音色 材料 结构 发声方式 B 点拨运用2(4分钟) 提示:不同的声音音色不同,其波形也不同,上面3个图是同一音调,相同响度的不同发声体的声音波形,音色不同。 观察以下3个波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概念 决定因素 相应关系 音调 声音的高低 频率 频率高,则音调___, 频率低,则音调___ 响度 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