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4569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

日期:2025-09-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05859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 cover
(课件网)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导入新课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6 东 周 前475-前221 西周 商 夏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述了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 《春秋》为鲁国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学习目标 (1)阅读《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春秋争霸的过程,通过对齐桓公称霸原因的分析,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史料探究,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知道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及表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历史解释) (3)通过对霸主兴替的探究,认识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铁农具和牛耕 私田产生 精耕细作 公田荒废 诸侯势力壮大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周王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削弱,逐渐失去了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 仅有洛邑 兵力下降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表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地是我的)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人是我的) 把土地和人口层层分封下去,诸侯要向天子纳贡。 (这天下我说了算) 仅有洛邑! 没地! 不听王命! 没人!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没钱! 分封制! 分封制瓦解! 现在的我: 吉祥物罢了 礼崩乐坏! 状态: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诸侯争霸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的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诸侯争霸———政治、军事上的变化 春秋时期,诸国林立,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如燕国、齐国、晋国、秦国、楚国、吴国、越国。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晋文公 吴王阖闾 楚庄王 秦穆公 齐桓公 越王勾践 军事结盟和 争霸战争不断 晋楚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 秦晋崤(xiáo)之战 (公元前627年) 晋楚邲(bì)之战 (公元前 597年) 争霸影响 【任务】 结合地图及材料,归纳春秋争霸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1:“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材料2:“诸侯国在争霸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辖地,吞灭了周围的戎狄部族。这些地区的戎夷部族,迅速与华夏文化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员,对华夏文明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 ———《简明春秋史》 材料3: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春秋初期有140多个诸侯国 春秋后期诸侯国数量只剩十几个 (1)诸侯国变少,逐渐有统一趋势; (2)促进了民族交融及周边民族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3)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 积极 【任务】 结合地图及材料,归纳春秋争霸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 消极: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春秋时期诸候之间的争霸战争长期延续,使得各诸侯国耗费巨大,难以为继,因此都有了暂时休战、恢复元气的愿望。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戎约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