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8275

5《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17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
  • cover
5《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是部编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第五课内容,在高二年级讲授。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民族特色;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色,也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考虑到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对本课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故决定参照新课标,按照课本的编排结构,重点讲述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成就。本课位于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第五课,作为本单元丰富的世界多样文化中的一部分,着重描述南亚、东亚和美洲的区域特色,需要找到区域间的联系,与文明演进的历程。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 学情分析 知识上:学生虽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但主要是对这一段历史的总体了解,缺乏专题而系统的学习。能力上:高二学生感性思维还比较强,但对历史材料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思维。心理上:学生求知欲旺盛,但对相关历史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需要积极引导,创设氛围,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 1.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学科素养:通过历史地图对南亚、东亚与美洲的地理方位进行把握,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史料解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对相关历史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认知南亚、东亚与美洲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让学生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互鉴性,培养学生既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又尊重世界其他文明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成就。 2.难点:文化的多样性、互鉴性与共通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文字在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接下来,让我们透过不同文化的文字,探寻古代印度、朝鲜、日本以及美洲文化的奥秘。首先,请大家辨认这几组字分别属于哪种文字,之后教师会进行详细解读。 设计意图:以文字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代印度、朝鲜、日本以及美洲的文化内容。 二、梵文佛音话印度 古代印度涵盖如今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区域,其文字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简单介绍古代印度的分期后,将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对应到相应时期。公元前2500-前1750年,考古学家在哈拉帕遗址发现了2500多枚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识别出500多个文字符号,尽管这些符号尚未能完全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公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印欧语系随之传入,逐渐形成了梵文和巴利文,这两种文字贯穿了整个古代印度的宗教、数学、艺术、史诗等领域。 1.婆罗门教下的种姓制度。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种姓制度的实质,婆罗门教下的种姓制度世代传承,等级森严,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禁止通婚。这体现了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严格社会等级制度。 2.佛教中的世界大同。婆罗门教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