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8372

14《促织》《变形记(节选)》联读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606978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变形”:常见的文学母题。无论你是在童话中读过《青蛙王子》《美人鱼》,还是在话本中看过《画皮》《白蛇传》。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变形”。这个凝结在多种文化中的创作母题,广泛地出现在各种不同文学体裁中,以想象力为载体,幻化出复杂的故事形态,使一代一代人沉醉其间,无法自拔。而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促织》和《变形记》中,这种变形甚至发展成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异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个经典的异化故事,探究其异化之本质。 身心之困,破“异”突围 ———《促织》《变形记》联读 畅述异化故事 细说异化之事 一 明晰内涵 “异化”:广泛意义上的异化是指在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失去自我,失去价值、尊严、地位,乃至躯体,成为非人。 概述情节 《促织》讲述了明朝宣德年间,成名因官府限期缴纳促织而陷入绝境。他被里正举荐负责此事,却因捉不到合格促织遭责打,奄奄待毙。妻子向巫婆求神问卜,成名按指示捕得一只好促织,却被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害怕投井,虽被救起却昏迷不醒。成名失促织又失子,悲痛欲绝。此时一只小虫出现,看似不起眼却勇猛善斗,成名将其献上,大受赞赏。后来儿子醒来,原来他魂灵化为了这只促织。最终成名因促织获得厚赏,家境殷实起来。 概述情节 《变形记》讲述了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故事。一天早上,他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一变故使他丧失了劳动能力,无法继续赚钱养家。起初,家人对他还有些关心,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对他感到厌恶和嫌弃。格里高尔虽变成甲虫,却仍具有人类意识,还关心着家里的琐事,如父亲的债务、妹妹的音乐学院学费等。然而,家人最终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他赶出家门。在孤独和饥饿中,格里高尔痛苦地死去,而家人在他死后如释重负,开始畅想未来的生活。 共同点:都是荒诞离奇的异化 深度剖析原因探寻异化根源 二 原因分析 合作探究:请与小组成员讨论,成名之子为什么会化身成促织?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大甲虫?请思考异化的原因,填写下面的表格。 篇目 社会层面 家庭层面 个人层面 《促织》 《变形记》 社会黑暗、层层盘剥、沉迷享乐、奢靡的社会风气 父亲落榜、为人迂讷、家庭困难、急需蟋蟀 心怀愧疚、弥补过错、孝顺父母、光宗耀祖…… 工作艰辛、备受压榨、人情淡漠、利益关系 家庭负债、独自养家、责任重大 苦闷压抑、不堪负荷、逆反 主题探讨 思考:《促织》中人变成小蟋蟀,《变形记》中人变成大甲虫。但在这些异同变化中隐藏着什么呢? 从时代环境角度来看:《促织》处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爱好致使百姓受压,成名之子变促织是底层人民的悲剧。《变形记》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大、精神危机重,格里高尔变甲虫是社会关系冷漠的结果。二者都揭示社会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展现社会环境对人的压迫。 主题探讨 思考:《促织》中人变成小蟋蟀,《变形记》中人变成大甲虫。但在这些异同变化中隐藏着什么呢? 从艺术手段角度来看:两部作品都用荒诞变形手法。《促织》借促织争斗,《变形记》靠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遭遇,将人物痛苦和社会荒谬放大。这种夸张增强感染力,使读者深刻感受人物困境,尖锐批判现实,让奇幻情节发挥强大艺术作用。 主题探讨 思考:《促织》中人变成小蟋蟀,《变形记》中人变成大甲虫。但在这些异同变化中隐藏着什么呢? 从哲理意义角度来看:人变蟋蟀、甲虫,体现人类生存困境。在压力下,人易失自我、沦为“工具”。这让我们思考人的本质、存在意义及如何保持自我,两部作品都引发对人类命运的反思,促使人们审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总结 《促织》和《变形记》虽跨越时空,却都借人变虫的荒诞情节,在时代环境的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