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8916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阅读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50312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阅读
  • cover
(课件网) 一诗一曲藏乡愁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阅读 任务一:朗诵诗歌,感知诗意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律诗 元曲小令 曲牌名 题目 律诗: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 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 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有小令、散套之分,《天净沙 ·秋思》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 都需按调填词,但较词更为自由。 文体知识 活动一:积累文体知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西下, 断肠人 在 天涯。 律诗 元曲小令 曲牌名 题目 活动二:结合体裁特点划分节奏,对比朗读 五言诗一般以“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奏进行诵读。 活动三: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意: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上向前。 诗意: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次北固山下 停宿。 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诗意: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书早已写好,如何寄回故园?希望北归的大雁将它捎到洛阳。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曲牌名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题目 “思”是题眼,暗含游子思乡的愁绪。 词意:枯萎的藤蔓缠绕着老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形容悲伤到极点。 词意:夕阳已经朝西边落下,漂泊在外、愁肠寸断的人还远在天涯。 任务二:比较异同,感悟诗情 活动一: 思考:这两首有什么相似之处? 思想内容一致,都写到羁旅的愁思,异地的思乡 活动二: 小组合作探究:这两首诗中的思乡直接体现在哪两句?请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用典,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设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卒章显志、 直接抒情 揭示主题。“断肠人”是点睛之笔,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悲苦之情。 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渲染了悲凉气氛,同时又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活动三:《次北固山》《天净沙.秋思》,哪一首诗诗人的愁绪更淡呢?哪一首更浓呢?结合具体诗句来说一说。 要求:4人或6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个人先思考3分钟,小组讨论2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 《次北固山下》的愁绪更淡 《天净沙.秋思的愁绪》更浓一些 对偶 首联点题。“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初春山清水绿,充满生机,诗人内心愉快轻松。 潮平两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