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0645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

日期:2025-09-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53978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 5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唯物史观) 2 . 通过历史文献和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史料实证) 3.掌握春秋时期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空观念) 4.通过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历史解释) 5.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周幽王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那么西周灭亡后,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西周 东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春秋 战国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 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 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材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 依据材料指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哪一现象? 分封制走向瓦解 (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是僭(jiàn)越礼制的行为。 王室衰微(政治)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图一 西周时期 图二 春秋时期 西周:分封制 授民授疆土,层层分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兵,莫非王臣,周王是天下“共主”。 诸侯定期朝贡 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变化 一些诸侯不再分封土地给卿大夫, 设置郡、县,委派官员管理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周王名义上仍是“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 诸侯国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增强 阅读教材P28页内容,找出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 王室衰微(政治) 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 周本纪》 想一想:从周平王迁都洛邑,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王室衰微(政治) 译文:周平王时期,周王室衰弱,势力强大的诸侯国纷纷吞并弱小的诸侯国,齐、楚、秦、晋这些诸侯国开始强大起来,天下政局由诸侯中的霸主所操纵。 1.背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洛邑,进入东周时期 (春秋时期) 2.表现: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 ②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 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控制权 阅读课本,结合前面所学找出春秋争霸的原因、目的、口号,并在30页图中标注出春秋霸主。 (1)原因: (2)目的: (3)口号: ①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壮大 ②各诸侯国为了追逐自身利益 争夺霸主地位 “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斥夷狄) 【任务2】 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 (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说一说】 有哪些诸侯 先后称霸? 霸 主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宋襄公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材料一:“齐国是东方一个大国,临海,盛产鱼盐矿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