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1205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日期:2025-09-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492662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一体化,素材,教学课件,13课
    (课件网) 单元内容概述 ———大概念:中国革命的探索 大单元整合 课时关系梳理 革命统一战线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受挫 失败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革命道路探索 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国民革命是从1924———1927年,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其高潮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北伐战争。 1923 1924 1926 1927 1928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民党一大 北伐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东北易帜 中共三大 国民革命的定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时期) 大 概 念 大 主 题 知识整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中 国 历 史 ———国共关系的演变 1.为何合作?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需要新的力量与方式) 2.合作何为? (共同发动国民革命,打倒军阀列强) 3.合作何果? (北伐胜利与突然破裂) 4.破裂何往? (为下一课“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道路”埋下伏笔,说明革命道路的曲折性与多样性)。 01 素养目标 03 整体感知 04 问题探究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反馈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2 新知导入 本课定位 大单元贯通总纲 纵向时间串联: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1926-1927年北伐与合作破裂,1927年武装起义与井冈山根据地创建,1928年井冈山会师,1934-1936年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会宁会师。 横向维度拓展:从国共关系演变、中共革命策略调整两方面解析历史,还融合语、政、地学科,借多元内容深化对革命发展的多维度认知。 核心定位锚定:以“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为主题,培养学科素养,让学生认识革命曲折,理解中共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素养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史事;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一、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多元史料研读,从多方面探寻国共合作基础。从不同视角分析北伐胜利原因,如军队战斗力、民众支持等。(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2.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原理看,当时经济发展需稳定统一环境,国共合作适应此需求。国民党右派叛变致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 3.革命先辈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拼搏,统一战线意义重大,我们应增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认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与标志;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及胜利进军的原因。 难点: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深刻原因;客观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新知导入 狄仁杰的迷惑 1922年夏,李大钊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孙中山热情邀请他加入国民党,李大钊表示自己已是共产党员。孙中山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于是,李大钊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 思考:孙中山为什么邀请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