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13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雨之歌》说课稿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58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课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雨之歌》说课稿 各位评委: 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纪伯伦中《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 (一)说教材: 八年级的第二单元所选择的都是散文诗,都是 出卷网由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语言优美且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1cnjy.com 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写作,长期以来,我们语文常 出卷网把作文和课文分开来教,其实,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赏析,让学生具有初步欣赏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并用来指导写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乐于写作。 我的教学设想是:纪伯伦的《组歌》共有2篇, 出卷网分别是《浪之歌》和《雨之歌》。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浪之歌》主要通过朗读指导训练,品味文中的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赏析课文,掌握散文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在赏析的基础上鉴赏名家的及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指导写作。本课只说第二课时《雨之歌》。 《组歌》中的《雨之歌》与一 出卷网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到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着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和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都很适合学生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 出卷网课文,展开想象,领悟散文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第三,通过赏析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 出卷网学生自己赏析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点定为两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2、通过模仿写作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知识结构等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品读文章,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品的艺术特点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 出卷网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这篇文章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述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共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打破那种“老师讲, 出卷网学生听”的模式,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赏析文章的教学目标。2·1·c·n·j·y 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用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选取了七年级语文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图”和一篇同龄人的作品《春雨》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对于《春》很熟悉,指导他们运用刚探究的方法进行赏析,达到巩固的目的,再用一篇同龄人的习作,使他们有种亲切感,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加大课堂的容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 出卷网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