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1478

周测1 中西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卷版+ 解析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4759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周测,选择性,编版,统编,历史,高中
  • cover
周测1 中西政治制度的演变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25·广东百师联盟高二阶段考试)西周时,各级领主封地的都城大小以国都为标准,都有固定的比例;自天子至卿大夫,其马匹兵车及兵员数量都要与自身身份相匹配,卿大夫“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诸侯“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天子“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由此可知,当时(  ) A.“家天下”局面初步形成 B.贵族政治秩序得以强化 C.中央集权政体正式确立 D.宗法制向全国各地推广 2.(2024·甘肃卷,2)秦政权制定多种律令来保障文书的制作、传递与保存,其中文书制作的格式和规范称为“式”。例如,里耶秦简中的行政文书,就严格遵循了“式”的要求。“式”的推行说明秦代(  ) A.统一了文字度量衡 B.依靠严刑峻法统治 C.文书行政的标准化 D.地方治理日趋完善 3.(2025·达州一模)有学者认为,汉武帝设立中朝不是因为相权威胁皇权,而是汉初以来的丞相机制不太适应从无为到有为的政治需要,而改造旧制度牵涉多、压力大、成本高,不如另起炉灶设立中朝。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官僚体制变革复杂艰巨 B.制度革新服务于国家战略 C.中枢机制在继承中发展 D.分化相权有利于强化皇权 4.(2025·湖南三湘名校联盟联考)492年,孝文帝“开建五等”整顿爵位,用北魏皇族直系血缘联系取代鲜卑氏族血缘联系。496年,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次年规定改姓后的穆、贺、刘等“勋臣八姓”与范阳卢氏、清河崔氏等“四姓”同等纳入“士流”。由此可知,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 A.借鉴了汉人政权的门阀制度 B.消解了鲜卑民族的风俗习惯 C.缓解了北魏政权的阶级矛盾 D.奠定了隋唐民族交融的基础 5.(2025·浙江强基联盟高二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皇权专制是逐渐形成的,从汉朝到魏晋只能算是“相对专制”、唐朝也只是“有限专制”。唐朝“有限专制”的原因之一是门下省可以(  ) A.审议封驳朝廷政令 B.总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C.掌握最高监察权力 D.参预政务并草拟意见 6.(2025·吉林四校联考)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  ) 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 B.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 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 D.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 7.(2024·洛阳调研)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终结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设立内阁,奉旨办事。雍正七年,因对西北用兵开始设立军机处,渐渐取代了内阁。大学士成了名誉职务,军机大臣拥有实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 A.内阁发展为制衡君权的正式机构 B.内阁制的确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军机处取代内阁行使中央决策权 D.取缔相权后中枢机构仍在不断调整 8.(2025·六盘水高三监测)张居正提出:“致理之要,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由此,他大刀阔斧地进行吏治改革,出台了以考成法为代表的纲领性法规,改变了以往官场道德沦丧的习气,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创造条件。材料意在强调张居正改革(  ) A.完成了法律体系的构建 B.建立了较有效的考核制度 C.杜绝了政府官员的腐败 D.体现了安民生的价值归旨 9.(2025·长沙一中高三月考)戊戌变法由维新派推动,通过联合帝党,依靠光绪皇帝发布诏书推行;而清末新政则是慈禧太后主持,也得到了立宪派支持。两者的共同点是(  ) A.领导者都是资产阶级 B.出发点都是反对革命 C.都有新旧力量的联合 D.历时短且最后都失败 10.(2025·玉溪一调)1902—1911年,清政府修订新律法,新律吸收了资产阶级法律形式、原则和制度。同时,新律还最大限度考虑到了礼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使礼教在新律中得以体现。据此可知,清末新律(  ) A.宣告了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