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秋晚的江上》锁定秋天黄昏时的江面这一特定地点,描写了归巢的鸟儿在斜阳的烘托下行动的情景,同时附带展现了江边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颜色的变化。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小诗语言简洁,句式活泼,注重了情与景的契合,真正达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境界。 《花牛歌》则以花牛的活动为中心,精心选取了四个场景,写出了花牛不同的行动、态势。通过作者生动、活泼的描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这首诗用词虽简单却不失韵味,形式上一唱三叹,非常适合朗诵。 现代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首先要注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从而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的情感;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揣摩形象,感知意味丰厚、韵味独特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单元情境】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 【本课情境】 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捕捉诗意光 一、任务驱动,引出课题 1. 小小推荐官们,上节课你们顺利的完成《走月亮》月光绘本!今天咱们升级成“捕光小诗人”,一起来参加“趣荐好风光”诗歌光影展吧! 去《秋晚的江上》《花牛歌》里学学“剪影采光术”,把那些好看的画面,比如鸟儿背着的夕阳、花牛压出的花影,都变成会“跳舞”的透光小诗笺~ 接下来我们开启第三站:捕捉诗意光 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任务一:捕光圈景 定格光影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通过它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谁来给我们读读。(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这段学习提示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圈景物,想画面。 2.读诗歌 ①读一读: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 ②想一想:这首诗中作者将哪些景物组成了一副生动的画。 (一)介绍作者,补充知识 介绍作者:刘大白(1880—1932),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浙江绍兴人。五四运动前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的倡导者,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现代诗对格式没有具体要求,形式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且不受韵律限制。 (二)读出节奏 ①自由读诗歌,试着读出停顿,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 结合停顿齐读诗歌。 ②看看这四张江景图,你觉得哪一幅才是秋晚的江上?结合图片信息,说说为什么?(结合图片上的景物特征判断) 3.圈景物 ①圈一圈:诗中哪些景物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请用“〇”圈画出景物。 ②交流你们圈出的景物:鸟儿、斜阳、江、芦苇。这些景物好像仅仅是秋江晚景的速写,画面还不够美,还缺少了色彩,你们能为它们涂涂色吗?(预设:鸟儿被斜阳映照成红色,斜阳是红色的,江水被斜阳映照成红色,芦苇也被斜阳映照成红色。) ③有了这些颜色,画面顿时绚丽起来了。不过现在还是静态的,有些呆板,诗人笔下的画面是动态的,请再读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