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2413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820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29张,课件,三首
  • cover
(课件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习古诗四步走 一、知诗人 二、解诗题 三、明诗意 四、悟诗情 他的诗如一面镜子,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他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 。 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也被称为“苦难诗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 说 唐王 朝的 军队 黄河的 南面和北面 生平第一首快诗 古今异义词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杜甫43岁,“安史之乱”爆发,国家四分五裂,战火不断,百姓难以生存,杜甫颠沛流离,有家不能归。 至公元763年,杜甫52岁,安史叛军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当时杜甫正携妻儿流落四川,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衣裳chánɡ 衣 古代指遮蔽上体的袄。 裳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裙。 (与两个腿儿的裤不同) 衣裳shɑnɡ,现代指衣服的统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一步(独学)借助注释,解释每联诗的意思。 第二步(合作学)抓住重点字词,交流诗人当时的心情。 (不懂的地方可质疑发问) 学习提示 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首联 剑外 蓟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据史料记载, 战乱一开始,诗人便背井离乡,逃离了家园。但在逃难的路上,被叛军抓获,囚禁在长安,这首诗就是他被囚禁长安时的所见所闻。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感情读 用一个“喜”字词语概括就是( )。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颔联 妻子和孩子 想一想! 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国家能够( ) 意味着百姓能够( ) 意味着诗人能够( ) 重新统一 安居乐业 回归故乡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感情读 用一个“喜”字词语概括就是( )。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颈联 用一个“喜”字词语概括就是( )。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情读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巫峡 巴峡 襄阳 洛阳 四川 河南 湖北 东 海 长 江 回 乡 路 线 剑外 蓟北 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江是何等的惊险,诗人回乡的路程可以说是山一程,水一程,千里迢迢,但是诗人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诗人此时并未回到家乡,而是听闻喜讯传来,情不自禁地描绘自己的回乡路线。 用一个“喜”字词语概括就是( )。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感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激情读 此诗句句有喜跃意 【明】王嗣奭(sh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爱国宣言 -- -- -- -- -- -- 作 业 课下积累一些爱国诗歌,下节课举办一次爱国诗歌赏析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