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5166

6.2《五石之瓠》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9826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南华经》。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鉴赏《庄子》借助寓言增强说理趣味性的写作方法,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辩证理解庄子的哲学观。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了解庄子 惠子,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名家(名家近儒)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有趣的辩友)。 惠子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两人的出身与个性如此的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 了解惠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据传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亦称《南华真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为郭象整理。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为庄子所作,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擅长用寓言来说明道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把哲理讲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文字汪洋恣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超凡脱俗。 《庄子》简介 庄子思想 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 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 庄子对万物平等关系的认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天道观 辩证法 人生观 自由思想 齐物论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改变现状一展抱负,但他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的自由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庄周对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逍遥游 解读文题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