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5467

10.1《劝学》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41426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1,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劝学诗》 颜真卿 (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长歌行》 古乐府(节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荀子 劝 学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及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的议论文结构。 学习目标 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作者简介 名况 字卿(一说,时人尊称“荀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他特别强调教育作用,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 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 宇宙观 伦理观 政治观 君民关系 孟子 孟子心目中的“天”是万物的主宰,并且有判别义理、是非的能力。 孟子主张“性善说”,即人性具善端,是与生俱来的特性。仁、义、礼、智,为“四端”。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认为政治的最高理想,是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保民及救世。因此,统治者必须先有仁心,再培养出德性,才能施行仁政。 孟子亦提倡“民本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一切的政治制度皆应为人民而设。 荀子 荀子认为“天”没有意志和判断力,只是自然现象,与人事无涉,相信人定胜天。 荀子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而恶害”,要使人向善,必须靠后天人工的节制和教育。 荀子主张“礼治”,他鼓励以礼乐制度来节制人之情欲,以克服人的恶性。以“礼”使人民“明分使群”,即使人类群居生活而不争,残贼淫乱等恶行而不行。 荀子主张“尊君”说,与孟子的“民本说”刚好相反。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作品简介 作品简介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 作品简介 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背景简介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官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讲学议政场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家主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知识界的领袖云集在这里,宽松、自由的政策,让各种不同的思想,都得以自由抒发。 劝:勉励、劝勉、鼓励。 学习,就是“化性起伪”(变化先天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的过程。 作者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节选。 解题 翻译指导 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求 信、达、雅 原则 留、删、补、换、调、变 方法 文本解析 君子曰:学不可以①已②。 【翻译】 ①能够,应该 ②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第一段的作用? 是中心论点。 统领全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文本解析 青①,取之于②蓝③,而青于④蓝;冰,水为⑤之,而寒于水。木直中⑥绳,輮⑦以为⑧轮,其曲⑨中规。虽有⑩槁暴 ,不复 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则直,金 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 参省 乎 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判断句 ①靛青,一种染料 ②从; 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