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6247

7《包身工》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7146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作者介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积极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成为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夏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话剧创作方面。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产生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作品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 、《心防》 和《法西斯细菌》等。 “夏衍”这一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使用的。 本文是夏衍先生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作的一篇反映中国劳工悲惨生活的带有经典意义的报告文学,发表在1936年《光明》创刊号上。文章反映的是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当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衰败,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困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孩子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写作背景 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规模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夏衍先生于1935年选择了一家名叫“三井系”的日本工厂,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纱厂,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写成此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报告文学 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 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 报告文学 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 题目解说 “包身工”是旧中国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卖的基本都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文章以“包身工”为题,不仅表明写作对象,还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和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 活动一:阅读文章,完成“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 性别: 绰号: 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 居住条件: 饮食条件: 工作环境: 劳动待遇: 来历(身份):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 性别: 绰号: 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 居住条件: 饮食条件: 劳动待遇: 来历(身份): 女 芦柴棒、猪猡、懒虫等 上海东洋纱厂 长达12个小时以上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 三大惩罚(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 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贫苦农村少女 十五六岁 活动二:梳理思路 主线(时间顺序) 副线(制度趋势) 段落 内容 段落 内容 1~6段 12~14段 23~32段 35~47段 (四点一刻)起身 恶劣的住宿条件 (四点半后)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 (五点)上工 恶劣的劳动条件 (十七点)放工 榨干最后一滴血汗 7~11段 15~22段 33、34段 48~50段 包身工的来源、身份———包身工制度的形成。 帝国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