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6258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4652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2,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 《新五代史》是宋代欧阳修所撰的纪传体史书,成书于皇佑五年(1035年)。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 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 本文即为欧阳修为《伶官传》所写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后唐庄宗好俳优,宠幸伶人,伶人因而用事,败政乱国,终至于国灭身亡。所写四个伶人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唯敬新磨善于讽谏,颇有楚国优孟之风,无恶评,其他三人皆擅宠乱政、谄媚奸邪之徒。 ①观点与史实的一致性:作者必须通过分析历史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 ②叙写史实简练概括,凸显对论证观点有力的内容。 ③史论文的写作要以借古讽今为目的,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劝谏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施行仁义”“不要割让土地贿赂对方”。 我们学过《过秦论》《六国论》,作者常常以“论”“序”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传达自己记录史实的目的。请大家简单概括史论文的写作要点。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你认为哪一句是中心观点? 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推其根本 ……的原因 难道 人的作为 译文:唉!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后唐庄宗取得天下与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和 代词,指代这个道理 主谓之间,取独 第一段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由人事)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实 文章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其立论的历史依据(论据)是什么? 立论 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而皆背晋以归梁。 死 把 箭 名作动,订立盟约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我归顺了梁。 第二段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动词,给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 译文: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愿!”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你(的) 第二段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官名 用 猪、羊各一头 祭告 名词作状语,向前、在前 等到 收藏 恭敬、慎重 译文:其后庄宗出兵的时候,便派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状语后置,省略句 以锦囊盛(之) 用 第二段 将本段分为两层,并概括两层的大意。 1层:先写庄宗接受遗命。(晋王三矢) 2层:后写庄宗执行遗命。 第三段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 用 绳索 名作动,用木匣装 动词,禀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