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恩格斯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说明经济关系的含义以及经济关系对于阶级的划分和国家、政治、法律决定作用。 肯定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上层建筑各因素的发展,是理解历史发展的红线,同时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分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论述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看问题要全面,不要抠字眼,要学会把握“总的联系”。 大学生瓦尔特问了什么问题? 是否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或者理解为多半取决于科学状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 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就像“环境”对个人的影响那样?何况经济关系的特点取决于人种、创造性个人的影响,并因这些因素而变化;或者说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社会状况,如同费尔巴哈就单独个人所说的,“人的食物决定其人”。 分析下列语句 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这段话是恩格斯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阐释。伟大人物是为着解决某种历史任务而产生的,他的出现有历史必然性,所谓“时势造英雄”。而其偶然性是指不能脱离必然性而存在,他必须具备时代需要的才能、素质;社会恰恰能为他提供合适的条件和机遇。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恩格斯用例子说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拿破仑从一个军官成为一个军事独裁者,是法国大革命后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当时法国需要军事独裁者,而拿破仑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但这个角色可由拿破仑扮演,也可由别人充当,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又是偶然现象。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 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恩格斯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偶然性问题表现着经济必然性。 文章层次 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 (第1~3段) ① 第二部分 (第4~6段) ② 第三部分 (第7~12段) ③ 文章层次 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 (第1~3段) ①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 (第4~6段) ②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互相作用,以及历史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第三部分 (第7~12段) ③点明当下的问题,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结构梳理 本文采用了“分—总”的结构。文章从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立论,既论证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条件制约着上层建筑各因素的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反作用),又论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论述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以上两点是分论。最后,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理解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给出阅读建议。这属于总论。 举出本文使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写作背景 本文是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之一,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抗战时期党内的右倾主义者主张对国民党让步,直接导致了皖南事变。 ... ...